第62节:第八章东北交涉(6)

中共亦占领东北北部大城,例如人口八十万、距中苏边境六百公里不到的哈尔滨。国民政府中枢此时已迁回南京,南京方面却认为军事前景看好。孙立人的新一军继续由沈阳往北稳定推进。春天,新六军在沈阳东面击败共产党部队,与孙部会师。这两支美式装备的劲旅在5月23日占领长春。6月初,又推进跨越松花江。可是,在马歇尔强大压力下,6月6日国共再次停火;这一来拯救了林彪总部,也使得东北中部地区战线,1946年,沿着松花江稳定对峙。日后蒋介石承认,这时停火是他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

此时世局发展使得莫斯科、南京和延安的好战声势大涨。冷战进入初期阶段。3月5日,丘吉尔宣布,欧洲已降下铁幕。蒋介石在信心增强下,要求共产党军队退出华北若干特定省份及城市,才能达致和平协议。毛泽东立予峻拒,并未出人意料。

张嘉璈认为东北外交交涉失败,不仅是苏联野心作祟,也要怪“国民党内激进派,激起疯狂的反共、反苏运动,终于导致中、苏谈判破裂”。张嘉璈也认为,鉴于苏联的实力和东北的局势,国民政府要在东北取得军事胜利,也是极为不可能。因此,他的结论是,南京应该接受能和俄方获致的最佳交涉,接受中国以长城为界分治的事实。

另一方面,蒋经国则相信,国民政府若能一方面展现军事实力,一方面对莫斯科做出重大让步,就有可能获致某种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譬如东北的“暂时”分治。虽然蒋经国在苏联事务上采取低姿势,他仍在幕后深深涉入其中。他还是父亲实质的首要俄国事务顾问,仍主张保持门户畅通,改善双边关系。蒋经国与苏联驻华大使馆依然保持联系,4、5月间曾拜访苏联驻华武官罗申将军(Roschin)。蒋经国在谈话里,一度重提蒋介石、斯大林举行高峰会议的话题。据罗申的说法,斯大林接受这个主意,提议在莫斯科会谈,也下令一架苏联飞机待命,交由蒋介石使用;可是,这件事却没有下文。11

蒋经国不放弃与莫斯科修好的希望,还有一个有趣的例证。他在1946年4月18日向魏德迈将军办公室表达,坚持美国空军放弃南京某一招待所,以腾出来交给苏联,供做大使馆人员之用。12

此后一年之内,军事均势发生变化,东北果然变成魏德迈、张嘉璈等人所忧心的大陷阱。然而,蒋介石觉得必须把一切筹码投注到东北的未来前途上;从政治,甚至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他这项决定可能也正确无误。不这么做,中国一定分裂,原本已经发生的内战,很可能更加惨烈。这场冲突也很有可能把美国牵扯进去。

蒋经国因为在东北交涉失败,备受抨击,政治地位下降。此后两年,他的能见度、曝光率极低,然而这却另有一层意料不到的效果,在随后发生的经济、政治、军事大崩溃局势中,他的责任降低许多。

【注】

1.顾维钧在说明蒋介石的决定时,特别强调这一点。参见《顾维钧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Wellington Koo),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第361-362页。原书注3。

2.毛泽东要求莫斯科推迟撤军,可参见冈察洛夫(Sergei N. Goncharov)、刘易士(John W. Lewis)和薛理泰合著之《不确定的伙伴:斯大林、毛泽东和韩战》(Uncertain Partners:Stalin,Mao and the Korean War)斯坦福大学1993年出版,第11页。原书注25。

3.温哈熊1996年5月17日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纪录。原书注33。

4.见李多夫斯基1997年9月提供给本书作者的文件。原书注37。

5.莫洛托夫在1945年12月29日呈交斯大林的第453-L号备忘录《关于蒋经国先生之到访》,第1-2页,收在苏联外交部档案中。李多夫斯基1945至1946年供职苏联驻华大使馆,后出任苏联驻华大使;他把这份文件提供给本书作者。莫洛托夫在备忘录中指出,蒋介石在经国出发前即做出这些承诺,条件是要得到全面协议。原书注38。

6.同上注,第453-L号备忘录,第4-5页。原书注39。

7.艾伦?怀汀说,有位消息灵通的中方官员在20世纪50年代,告诉他这个消息。见怀汀著,《新疆:俎上肉或枢纽》(Sinkiang: Pawn or Pivot),密歇根州立大学1958年出版,第141页。原书注43。

8.见1949年1月4日南京美国大使馆致国务院电文。屈武这位旧托派分子叙述蒋经国与斯大林这段对话。屈武的话未必正确。原书注46。

9.见1946年4月1日,上海,《申报》。原书注53。

10.见1946年4月1日,南京,《中央日报》第二版,以及同日之《纽约时报》、上海《申报》。原书注54。

11.见1949年1月4日南京美国大使馆致国务院电文。李多夫斯基说,蒋经国和罗申在4月24日会面,见李氏1997年9月发给本书作者的电子邮件。原书注62。

12.南京总部吉连(Gillen)将军1946年4月22日致驻华司令官魏德迈之最高机密电报,收于马里兰州国家档案馆RG334,第90条,第三盒,第九项。原书注63。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