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金钗讯巧匠(2)

 

“你有些方面不错,不矫饰,真诚,但就是有一点,不懂得疼爱人、照顾人。”她道。

啊,她的话让我惊讶,怎么会这样,我自问虽然不是能够舍生取义的人,但不乏深厚的同情心,和对强横的愤恨。“你自己不知道罢了。”她说,“有时我说,我的肚子有点不舒服。你就会轻描淡写地说,谁没有个肚子痛的时候。虽然我真很痛的时候,你会很慌张很体贴,可是你之前的话和行为,却还是让人心寒。”

我默然了,这大概是的罢。因为家贫,虽然母亲也关心我,但不能像那些富家子弟那样,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记得每次在县学宫,一旦下起雨来,很多同窗的父母或者家仆就带了伞来接送,我是从来不指望这些的,只能站在窗前等候雨停,或者发足科头跑回家去。一个从小没有享受过爱的人,自然也不懂得爱别人。连嘘寒问暖,有时都觉得是酸文假醋,而这些,在阿藟这样出身,这样从小就受到僮仆环绕保护,受到父母关怀煦妪的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我一路就这样想着旧事,想着案情,看着风景,第二天就回到了广信。进了刺史府,天色都黑了。耿夔还在署里做事,这次去苍梧,我只带了任尚,把耿夔留在府里。他见我回来,赶忙过来拜见,向我禀告了我不在的这些天有些什么公事,大部分是小事,只有一件都尉府的文书,还算比较重要。

“拿文书给我看。”我对耿夔道。

文书的内容也没什么特别,是合浦郡递交的关于今年所采珍珠数量,以及如何向洛阳输送的簿册,需要我这个刺史审核。我看了一下,发现今年输送的珍珠数量为五万颗,对这个数字我没有什么概念。在洛阳的时候,我曾经听说过合浦输送珍珠的事,具体情况却不了解,无从比较。于是我让耿夔找来几个老成掾吏,询问此事始末。那几个掾吏说,今年的数量比往年增加了一万颗。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为什么要增加?”掾吏们当然答不上来,建议我发文书询问合浦太守张凤。又说张凤虽然只是太守,却和大将军梁冀有着亲戚关系,我应该客气点。虽然这些话让我不喜,但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也就不说什么了。

我把簿册批复了一下,问了几个问题,吩咐明早送到合浦,然后屏退众人,和耿夔说起这次去端溪县的所见所闻,问他有什么看法。耿夔想了想,道:“下吏以为,可以盘查一下全郡的玉器工匠和金银匠,问问是否有人见过那半枚玉佩和那支金钗。尤其是那枚玉佩,雕琢得如此精美,只要稍有经验的工匠寓目过,就一定不会忘记。”

这个方法我也曾思索过,只是觉得希望不大,原因正在于耿夔所说的理由。玉佩如此精致,又只有半枚,一般玉器工匠见了之后,确实很难忘记。贼盗也不是傻瓜,岂会想不到这层?又岂会轻易拿出去买卖?我于是摇摇头,道出了自己的疑虑。

耿夔仍旧坚持:“夔在洛阳的时候,听说玉匠和盗贼一向狼狈为奸,盗贼盗得玉器,经常通过玉匠销赃。苍梧郡的玉匠,未必就会比洛阳谨愿些。”

“既然如此,那些玉匠又怎肯出卖和他们狼狈为奸的贼盗呢?”我道。

耿夔笑道:“那就要看使君的手段了。”

我也笑了:“也好,那你明天就把广信县的玉匠和金银匠给我全部找来,盘问一下再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