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蚁居部落(7)

大冲原本应写为“大涌”,是因村东有一条河涌而得名。正因为这样,大冲人早年主要以打鱼和农耕为生。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大冲的“掌门人”、股份公司董事长阮洪坤如今想把大冲的写法换回来,在地铁一号线建到大冲的时候,他就争取将地铁站内指示牌的大冲写为“大涌”,结果未能如愿。

在很多人看来,其实“冲”字对大冲也很贴切。“‘冲’代表要冲的意思,说明大冲地理位置的重要,同时‘冲’也有冲劲的意思,说明大冲很有闯劲。”南山区一位官员解释说。

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使得大冲在历史上被多次征地,如今大冲的面积已经不足最大时的1/10。据阮洪坤介绍,大冲面积最大时足足有9平方公里,比白石洲要大2平方公里,西到南山大道、东到沙河东路、北到松坪山、南到如今的深圳湾,都是大冲的“地盘”,而如今,加上政府已征收的部分也只有68万平方米。

在大冲曾经的土地上,深圳大学和科技园先后破土而出,荒地上建起了高楼大厦,对面的大冲那时要繁华得多,而如今,两边掉了个个儿,科技园的灯火要比大冲亮出许多。阮洪坤还介绍说,当初深圳机场选址时,也曾考虑过大冲这一带,如果是那样,大冲的今天又是另一番面貌。

大冲的变迁和很多城中村异曲同工。她先是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企业,办起“三来一补”,再后来成立农城化股份公司,村民“洗脚上田”,当起“包租公”,这也是深圳城中村的典型发展轨迹。

不过,作为科技园和深圳大学的“邻居”,浸润在高科技和大学氛围里的大冲,还是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成为精英的驿站。

和赵强一样,1996年科技园建设之后,很多在科技园上班的工薪一族,纷纷选择在大冲居住,尤其是那些刚刚来深圳的大学毕业生,大冲几乎是他们的首选落脚点。

在国微技术公司上班的李樱桃2005年4月份来到深圳,在大冲一住就是4年,因为妻子怀孕,前不久才搬到大冲后面的科苑花园,“不是一个人了,还是要安全点好。”在李樱桃看来,住在大冲生活方便,交通方便,如果在科技园上班,走路就可以到公司,更重要的是房租便宜,对于刚刚来深圳发展的人来说,较低的生活成本确实有很大的竞争力。在他们部门20多个同事中,一大半都曾在大冲住过,截至2009年底还有四五个人住在这,不过基本都是单身人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