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蚁居部落(3)

白石洲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中村,因为她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事实上,一般所说的白石洲片区,除了白石洲村,还有上、下白石、新塘和塘头四个自然村。现在白石洲给人的主要印象,除了那高度密集的出租楼,还有一直纠纷不断的强收停车费的负面新闻。而白石洲村的吴村长表示他们也有苦衷。

事情还要从1959年说起。当年11月,广东省沙河华侨农场成立。白石洲、上白石、下白石、新塘和塘头等沙河五村和现在的华侨城都划归农场名下,村民们一跃成了农场的职工。吴村长说,当时该村被划走的田地就有1000多亩。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农场最终成为历史。经过一系列公司化改造后,白石洲村大多数农场职工下岗了,“回来后发现我们的地都没有了,很多人也没有一技之长,生活都成了问题。”有的村民从农场下岗后再找不到工作,他们感觉自己被“卖猪仔”了。

与此同时,五个自然村陷入“城不城,村不村”的尴尬境地。当深圳的其他城中村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组建股份公司,通过物业出租给村民创造滚滚财富的时候,白石洲却一直在徘徊。“一直到2006年,白石洲才成立股份公司,但我们没有土地和物业,连经费都要政府拨款,始终是无根之木。”吴村长说,别人都觉得原居民都是地主,都很有钱,但白石洲就是深圳最穷的城中村。“公司没有那么多事情,也没有那么多经费,怎么办呢?就只能搞所谓的围合式管理,收停车费嘛。”吴村长说,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中青年一代的就业。

也正是因为囊中羞涩,白石洲片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远不及其他城中村。白石洲村的村委没有漂亮的办公室,就在一栋旧楼房的二楼。这里只有一栋栋的出租楼和大量的外来劳务工,连社区公园、广场都没有。

“这相当于深圳的深南大道了,呵呵,但几百米的距离,开车至少要十几分钟。”村民吴先生聚精会神地开着车。家住村中的他,多年来都开一辆大宇曼迪斯,因为这款车短小,适合走街串巷。最近他换了一部吉普车,车根本进不来,便干脆在村口的餐厅租了一个车位,每天走路进来。白石洲村惟一的一条“主干道”,被各方商贾切割得伤痕累累。“租”,是白石洲村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里的店面、房间、楼顶都可以租,甚至连店面外的空地也可以租——小摊贩向店老板每月支付300至500元不等的租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