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愿景,刘氏管理层缺乏前瞻的底气(2)

那么找什么事让张飞去戴罪立功呢?我灵机一动,有了:公司第一夫人不是要去看望远亲刘璋吗?这事呀,就令张飞护送,以观后效。

张飞此事干得还挺利索。事后,他得知是我给刘备出的主意,感激不尽,还主动向我示好呢。

正当刘氏公司紧锣密鼓地谋划与孙权的联盟事宜时,汉江快报发布了一则消息:曹操创建的海运投资公司吸入了大批国外资金,现正在大练捕捞技术,而且公司的招牌一下子变成了“外商”企业,还享受政府给予的“两免三减半”外资优惠税收政策,他们的捕捞目标恰恰就是荆州!怎么样,被我不幸言中了吧?

与此同时,刘表见刘备狼狈了,前途未卜了,便派人来催要欠他的五百万和利息一百万。刘备没钱,怎么办?我说:“把刘氏大厦割让一层出来抵给刘表!”这样,刘表与刘氏公司才达成了妥协。不过这还不是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还在后面:当刘备几个林业加工和水产销售市场让曹操从新野到江夏一路取而代之后,看着曹操手下的张鲁等人在过去刘备的地皮上耀武扬威,而刘氏公司的内部运转资金频频告急,连员工的薪水都开始出现了“打白条”迹象,有几个“刺儿头”员工还把公司告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更可怕的是,有一个员工因为领不到工资,居然爬到高压电线杆上,哭着喊着要往下跳,后来人是救了,钱也补了,但却搞得满城风雨

此等烂摊子,叫我如何收拾?

越想越觉得我当初的《隆中对》建言是“救企”的唯一方略。

幸亏,后来关羽和张飞在庞统的循循善诱下,同意了我的主张;幸亏,在后来施行《隆中对》方略中,关、张、赵还挺配合;幸亏,孙权手下的鲁肃这位老同学起了好作用;幸亏,周瑜那小子从中作的梗没有得逞 才有了后来孙、刘联盟对曹操的同仇敌忾。而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的《隆中对》都有可能在第一步棋中“突然死亡”。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隆中对》全然是我当初对刘氏公司的一部愿景规划,刘备和庞统都把它奉为“知耻后勇”的决策,庞统说那是我全部智慧和忧思的结合品,故称为“决策科学”。这有点过,我认为,《隆中对》其实就一个时间表,它与时下的“决策科学”不能混为一谈。不过,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决策活动却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的,一切决策活动的成败得失,同“决策科学”的规律也应该是吻合的。什么是“决策”?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大体说来,决策就是为达到最佳目标而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行为,而《隆中对》充其量只是产生“决策科学”的引擎,它有历史意义,但未必有现实意义。

我记得当《隆中对》第一步战略目标实现后,刘氏公司出现了大的转机,关、张、赵开始对我五体投地,关羽以少见的不捋山羊胡的姿态道出了一句话:“我们的孔总啊,真是神了。”

赵云说:“那不叫 神了 ,应该叫 有卓越的预见力 。”

赵云这话我爱听。因为“预见”正是我跻身商界管理圈的主要资本,有了这个资本,我才对自己的任何一项重要决定充满必胜的信心。这正像美国管理学专家亚历山大?科内尔说的:“一切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政策、策略、短期计划、长远规划以至日常工作,都是由坚定的实际决定和更为坚定的预见两部分组成。这些决定和预见应该是最佳的。”

在《隆中对》中,我提出了刘备拿下荆州和益州后,商圈会一度形成曹、孙、刘“三分天下”的预见。我根据这个预见,部署了日后的计划纲要,这就是后面我要谈到的《出师表》。在管理实践中,我把自己的总的决策,化为了一个个实际的决定;而一个个实际的决定,又无不为着实现我那总的决策。每一项举措从落实到行动,都把团队的整体观、综合观和长远观紧密地连在一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