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健康的选择

沈从文在激烈的人际关系的"竞争"中采取"不争"的这两条智慧之路径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这里还有一个用语值得提示一下,就是沈从文把自己的这种选择称为"做了一个健康的选择"。为什么叫"健康的选择"?

这就是沈从文的智者之言,我们演绎一下其中的深意:

一是,"竞争"、"争"、"斗"超过一定的程度往往会不断地升级,从而使得人失去理智,人一旦失去理智,那还叫健康吗?不!那是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康,从而还会带来生理不健康。沈从文对于近代、现代文坛上的那些"争"与"斗",他看得太多了,他是身历其中的过来人,明察得很。再说沈从文看到,在那些"争"与"斗"中有人升了官,有人升官了再跌下来,跌得更惨,有人后悔,有人最后浪费了人生宝贵的时间等等,不一而足。各位如果再转向当下商场上的、情场上、职场上等等,不也经常看到在"竞争"、"争"、"斗"中出现许多不健康的情况吗?

二是,沈从文的选择不仅避开了人家对他的进一步的迫害,使他最后得以长寿,而且做出了新的成绩,这不是"健康的选择"吗?这是在心理健康、人格健康、生理健康下的一个选择,他选择对了!他成功了!

不争而善胜

老子讲究"不争",但他不是让你在竞争中失败,而是让你了解、运用、掌握这道道,从而正如他说的"不争而善胜!"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第73章),河上公注:",宽也。"有些本子作"坦"字。这是说,天道不争而善得胜,不言说而善得呼应,不召唤而自来归趋,宽坦的样子而善谋划。老子还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22章)

这就是老子一贯的理念,效法道、效法天道,也就是效法自然的规律法则,从而"不争而善胜"。其次,他教你"曲则全"等智慧,用由曲而全、以柔克刚等等理念与方法来处置竞争。这是一种竞争的高级智慧。

上面沈从文的例子也解读到了一部分,再来看一个普通人的例子,虽然这个人不一定读过老子的书,但是却是与老子的理念暗合了。这也说明老子的智慧是从生活中抽取出来的,又可以回过来指导实际的生活。

清代有一个叫钱泳的,写过一本书《履园丛话》,中间讲到这样一件事情,我读了以后再也忘不了了,好有哲理啊!

当年北京城里有一个很出名的裁缝,就是成衣匠,他替人家做衣服很有意思,但是好麻烦啊,所有的细节都要了解。

他先要仔仔细细地看做衣服人的相貌,量量尺寸,这当然是要做的事情。

但是接下来还要问年龄,这就使人感到奇怪了。要是在今天,年龄是人的隐私,你一个裁缝问什么呀?特别我们的女性,现在有句话,千问万问,不能问女人的年龄!

这裁缝还不够,还要追问你的性情怎么样子。这就使得人更奇怪了,问人的性情、性格干什么啊?你这个裁缝太啰嗦了,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可是,这还不够,如果他从询问中知道你是举人,那么他又要缠住不放,连什么时候中的举人都要打听得清清楚楚。裁缝你烦不烦啊?

人们都觉得奇怪,而且讨厌这样的询问,可是又想不通啊,就问他了,这是为什么啊?

裁缝说:"胖的人,腰要宽;瘦的人,腰要窄。"

这算什么话呀?这叫套话、空话,裁缝这话,谁不知道啊!这不稀罕,这个道理人人明白。

但是裁缝又慢慢地说:性子急的人或年纪小的人,衣服要短一点;性子慢的人或年纪大的人,衣服就要长一点。

听到这里,我想:妙!好一个厉害的裁缝!他往深里说道理了。这就是他为什么要问年龄、性情了。大家想想看,性子急的人做事风风火火的,还有那天真活泼的孩子、青少年,喜欢动。他们的衣服太长了行动不方便,说不定还要摔跤呢。至于不好动、年龄大些的人,衣服就可以长一些,很得体。你说这个裁缝不厉害吗!

裁缝又慢慢地接着说:若是举人,年少中举人的,大都性情骄傲,走起路来挺胸凸肚,所以衣服要做得前面长,后面短。如果是年老中举人的,大都意气消沉,走起路来弯腰曲背,所以衣服要做得前面短,后面长。

听到这里,我想:妙,太妙了!这个裁缝太高明了,太哲学了!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智慧啊,就是道道啊!他不仅是量体裁衣,而且是综合考虑了这么多的要素来裁衣,这不就是他的智慧、哲学?

我们可以想想,当年在京城里裁缝还会少吗?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好裁缝也肯定不少啊,要在京城里立住脚可不容易啊,裁缝们都在那里竞争啊!但是看来,这位裁缝在竞争中自有高招。从那篇文章中我们没有看到,他这样子去搞竞争:比如耍手腕,拉客户,压低价钱,偷工减料,做伪劣产品,炒作广告等等。这些挖空心思的竞争手段,古人也不是没有,而今天大家更是看惯听惯的商家竞争手段了。他是"竞争"中"不争",他是和自己"争"。他练内功,提高服务质量,顾客至上,质量至上。这样他自然会有好口碑,为他做广告,生意不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我想有这样的裁缝,如果要在当年,各位也许都会愿意找他去做衣服的吧。特别我们的女性,再怎么问你年龄,你一定不嫌烦恼,因为这个裁缝一定掌握你的心理,裁出来的衣服显得比你的实际年龄更年轻。我们幽默一下,这叫"衣服年龄"啊!

我们再来看一个外国的经商例子,是如何不争而胜的。美国有位"面包女王",原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这位妇女叫凯瑟琳·克拉克,开了一个家庭小面包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企业。她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不是千方百计地怎样去挤垮人家,而是想办法提高自我的竞争能力,从而胜之。她是怎么做的?她当初开店的原则是"诚实不欺",专门销售"最新鲜的食品"。这就是她非常朴实的"广告"。她每天在面包上注明生产日期,公开宣布决不卖超过三天的面包,若有人发现出售有超过三天的面包,当众奖励一千美元,结果生意越来越兴隆。有一年那个地方遭受大水灾,面包缺货,该店连日加班生产,但是有的地方洪水阻隔和路途遥远,有些面包运到目的地已经过了期限。按照该店的宗旨,凡是超过三天的面包,绝对不能出售,凯瑟琳就派人把超期的面包拉回来销毁。然而途中饥饿的人们围上来非要买不可。押货员就是不肯,说"我们老板规定太严了,如果明知面包过期而卖给顾客,一律开除"。所以他坚持不卖。人们责骂押货员是个大笨蛋,有钱不赚。这件事恰好被过路的记者碰上了,当即拍下了照片,一经宣传,凯瑟琳信誉大增,面包销售与日俱增。几个月后,面包制作设备扩大6倍,后来变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企业,每年的营业额由2.3万美元猛增到400万美元,凯瑟琳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面包女王"了(参见《方法》1995年2期文)。以信用去赢得顾客的信赖,用爱心去关怀顾客食品的新鲜,就用这种"不争"的方法去"善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