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竞争

比如无锡市的荣巷是荣德生的老家,为什么叫"荣巷"?就是荣家的住巷嘛!宅子很大,有楼房,他就敞开自己的家园,安顿著名学者钱穆和秦含章等住在楼上,其它房间也各有安排,整个荣府成为江南大学的教师宿舍。大家到无锡去旅游,有处名胜叫梅园,这本来是荣家的私家花园,荣德生不仅免费给老百姓常年开放,还腾出许多地方、包括零星的小别墅建筑也都由江大老师职工使用。

钱穆在晚年曾经这样回忆荣德生:"余居楼上,楼下乃大学老校主德生夫妇所居。每周六下午晡后,德生夫妇由城来。晚餐后,必上楼畅谈,或由余下楼,每谈必两小时左右。星期日午后,德生夫妇即去城,如是以为常。"这是"校主"对教师的"处下"。钱穆还说:"余私窥其个人生活,如饮膳,如衣著,如居住,皆节俭有如寒素。余又曾至其城中住宅,宽敞胜于乡间,然其朴质无华,佣仆萧然,亦无富家气派。其日常谈吐诚恳忠实,绝不染丝毫交际应酬场中声口,更不效为知识分子作假斯文态,乃俨然若一不识字不读书人,语语皆直吐胸臆,如见肺腑。盖其人生观如是,其言行践履亦如是。岂不可敬!而中国文化传统之深值研讨,亦由此可见矣。"(《荣德生文集》)

这种"处下"的做法和智慧也影响到后代,比如荣毅仁原来还做过江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在开学之初,照例要在上海家里设家宴,邀请招待江大各院院长和各系系主任及专任名教授等,表达慰劳之忱,并联络感情。他还邀大家自由发言,有什么就可以提出来,不用拘束,交流个人设想,听取多方建议,这对办好学校很有关系。

我也联想到,今天高校的领导常说,要用感情留住人。各企业、事业、科研单位也常说要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也许老子的"处下"是一个好方法,而荣德生家族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中的竞争

大家都知道当今是一个竞争越演越烈的时代,什么都是竞争,从小到大,从求学到升学,从升学到找工作,从个人到单位,从商战到科研等等,无不充满着竞争。那么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来处理呢?老子也有发人深省的智慧。

当代人绷紧了竞争的弦

如果让老子飘然来到当代,他大概会说:当代人啊,当代人,你们怎么啦,瞧瞧一个个绷紧了一根根竞争的弦啊,人人像上足了发条!怪不得你们人人都说活得好累啊!怪不得你们中间的一些人受不了,最后崩断了。

虽然我们是模拟老子的话,但是当代人就是这样啊!其实大家都体会到,在生活工作中绷紧了竞争的弦,绷得很紧,每个人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在铮铮铮地转着!

商家、厂家不用说了,因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完成价值规律这一商品经济内在规律的全部运动过程。于是他们处理人际关系满眼就是竞争:人才、资源、劳力、成本、质量、产量、信息、市场等,都是一些不可让的竞争。

在我们的生活里,职场竞争,上岗竞争,不行就下岗。各行各业都是在竞争,优胜劣汰。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还看到人们争权、争利、争名,比位子、房子、票子、车子、孩子、妻子等等的竞争。

就连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就要开始为孩子将来的竞争做准备了,要补钙、补铁、补锌,还要补充维生素ABCDE,还要补音乐,补胎教,夫妻俩说啦,将来宝宝智商高可以竞争得胜利。

孩子出生了,在成长中也处在竞争的紧张氛围中。妈妈说:现在竞争多厉害,孩子你不努力,将来工作都找不到!

爸爸说:将来竞争更厉害,孩子你不从小学会竞争,将来你没有岗上!

老师说: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越进步竞争越激烈,你不选个重点小学,不上个重点中学,不考上好大学,你明天怎么去竞争啊?

这些话没错,都是好话,但是给孩子幼小心灵的压力太大了,负担太重了。他们的眼睛如果都戴上"竞争"这副"眼镜"来看人际关系,那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每天在"竞争"的压力下生活,因此没了童年的欢乐,少了少年的欢笑,缺了成长的幸福,而是一天到晚忧心忡忡。他们时刻准备着,为了"明天的竞争"!为了"明天的竞争",时时刻刻在准备着!

今天体育运动会上的竞争更是剧烈,据说奥运会查出服用违禁药物的就有数十例。谁都知道奥运会对禁药的检查非常严格,但是还有那么多的人闯"红灯"。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加拿大的选手约翰逊打破了百米世界记录,结果查出来服用了兴奋剂,还有创造9秒78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的美国人蒙哥马利、美国的短跑巨星琼斯等等都出了事。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因为竞争取胜、夺金获银的欲望太强烈了,一旦敌不过名利的诱惑,自己把握不住就服用禁药了。

今天在体育竞技的后面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因此竞争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了。在金牌银牌的五色中会令人目盲,在名利的驰骋追逐中会令人心发狂,那种剧烈的竞争有时就使得一个本来淳朴的心灵变了。老子会语重心长地对现代人说:要智慧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竞争!

竞争中的不争

大家要问,老子那个时代有没有竞争呢?怎么会没有呢?人要活着就离不开竞争。"竞争"两个字连用在一起,在《庄子·齐物论》里就有了,说;"有竞有争。"竞字的本义就是追逐,争字的本义就是争胜。有争就有论说,于是有争论;有争就有辩,于是就有争辩;有争就有斗,于是有争斗,又有斗争;有争就有战,于是有战争。

这些都是"争",老子对这些"争"有过深刻的思考和教导。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81章)这是说,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圣人的法则是为施舍,而不争夺。

"天之道利而不害",这句话好懂,正如老子说过的"万物作焉而不辞"(第2章,有的本子作"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等),那不就是不阻断万物的繁殖生长?不就是"利而不害"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圣人的有为是"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第27章),当然是与人不争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帛书一本作"人之道为而不争",此从通行本。

老子在这方面总的理念和智慧就是:天道是不争的,天道只是有利于万物,从来不和其他东西争。人应该取法于天道,取法于道,取法于圣人;天道不争,圣人不争,那么人们也应当在竞争中学会"不争"。如果我们懂了老子不争的深层道理是效法天道,也就知道老子为什么要提倡"不争之德"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