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2)

这个时候,礼亲王说你要非问我,我告诉你,我就主张立豪格,他这一说我主张立豪格,阿达礼不说话了,礼亲王说立豪格,礼亲王的孙子没说话,当时豪格一愣,哎,我这儿有三旗,两红旗也支持我,五旗了?八旗五比三,剩下郑亲王也主张立我,六个了,这个时候您想您要是豪格的话,您读过几本书,简单的尧舜禹的故事您知道,这个时候您要是豪格,您下一句会说什么呢?您肯定会谦虚地说,别立我呀,我福少德薄,不行不行,你们还是另选高明吧,你们千万别立我,立谁都成,就是别立我。

这个时候多铎又说了,谁想立你,本来你这一辈子就说一句实话,就是福少德薄,就不应该立你,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谁想立你啊?弄一大红脸,您想您要是豪格的话,您是不是也得脸红?这个福少德薄是您说的吧,人家也同意,人家也说您福少德薄吧,多铎还说,你不信问问大家,大家都同意你的观点,你就是不应该当皇上,你就是福少德薄。在那个时候,豪格特生气,就坐在一边不说话。在这个时候,两白旗不相让,但是我们说门外的两黄旗的人一看自己的主子受了委屈,马上跨前一步,我们吃先帝的,喝先帝的,使先帝的,用先帝的,先帝对我们不薄,今天咱们就得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如果不立先皇的儿子,我们今天就血溅崇政殿。在这种情况下,礼亲王代善张嘴说话了,我老了,你们立谁都行,这个会我不主持了,我谁都同意,回家了啊。你们选完了皇上告诉我一声,我给皇上磕头去。人家礼亲王走了。礼亲王这一走,阿济格也走了。阿济格,多尔衮的哥哥说,我就这一句话,除了立我们家哥们儿我谁都不同意,我这话搁这儿走了,他也走了。多铎一想,我不能走,我还得跟这儿看着,我还得在这儿搅场呢,我还得看结果呢,我要是一走了,剩我哥哥一个人,指不定谁拿一刀子一捅下去我这个哥哥死了就完了,不行,所以我得在这儿看着。所以多铎没有走。

这个时候,老谋深算的济尔哈朗说了一句话,我看咱们这样吧,豪格说他不愿意为皇上,他说他福少德薄,大家也同意这种观点,那他就甭当了。但是呢,大家的意思我看是非得立先皇的儿子了,先皇的儿子有八个,除去豪格那七个,我看咱就立福临好不好?立五岁的福临好不好?睿亲王,您的意见呢?多尔衮的意见我们先暂且不提,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郑亲王打的什么如意算盘?他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他首先想到的是化险为夷,要拿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人来。那么双方都认可的人既不能是豪格也不能是多尔衮,提他们两个谁都不合适。现在提一个小孩,双方都能接受。在这所有的小孩当中,您考虑一下也是,只有正宫的这两个人有资格,只有是贵妃、妃子才有资格,庶妃、普通的偏妃不能算,就两个孩子啊,一个是庄妃的,一个是懿靖大贵妃的。懿靖大贵妃那个虽然说规格上比较高,毕竟嫁过两个男人,让人听着不好听,不如庄妃,庄妃她毕竟是原装的啊,十二岁就一直跟了皇太极,而且是皇太极最为宠信的。提她的儿子,双方能接受,蒙古人能接受,满洲人能接受,我也能接受。所以,这是当时郑亲王的想法,他还想,我提出来的,我有拥立之功,所以他一想,我提出这个,肯定他们都得同意。

结果您猜怎么样,他还真想对了。多尔衮一张嘴就说,我同意您这个观点,这个肃亲王他说他福少德薄,我也觉得是这样,他不适合当皇上,您提出福临当皇上比较合适,名字也好听,福临。但岁数比较小,这样吧,由郑亲王和我两个人监国、辅政。等孩子大了,等皇上大了以后再还政于他,大家还有问题吗?多铎他一想,这是我哥哥说的,那就算了,豪格一想,福少德薄这是我自己说的啊?哎,这是我弟弟,没意见,没意见就散了,给皇上磕头去,准备准备给新皇上磕头吧,散会,散会,这个会就散了。郑亲王的想法我们清楚,问题在于多尔衮是怎么想的呢?他为什么不称帝呢?他不称帝为什么又支持福临呢?他为什么非得让福临当皇上呢?难道他真的跟福临的妈妈庄妃有什么关系?还一个问题,他如何面对这众多的反对者呢?

这多尔衮不称帝有很多原因,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客观方面,他的兵力不足。我们刚才算了,多尔衮两白旗六十五个牛录,豪格,三个旗加在一块儿不就六十一个牛录吗?足了,足什么啊?您算一算,六十五个,六十一个,最后双方都打完了的时候,很有可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政治上让郑亲王济尔哈朗或者礼亲王代善这帮老家伙们夺得了,那我就吃亏吃大了,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我不去做。所以这是他的第一个想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