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孝庄皇太后青梅竹马的关系之谜(2)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崇德八年,也就是皇太极当皇帝的最后一年,1643年,多尔衮担任了辅政和硕睿亲王。

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他担任了叔父摄政王。

顺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他担任了皇叔父摄政王,加了一个字,皇叔父摄政王。

顺治五年十一月,他担任的官职是什么呢?又少了一个字,皇父摄政王,这是1648年了。

等到了顺治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公历的1650年的年底了,也就是说多尔衮刚刚去世的时候。他的职位又发生了变化,清朝的皇帝,顺治皇帝给他一个十七个字的谥号,这是追封的,这十七个字是,“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义皇帝”。我们要注意,这十七个字的封号最后两个字是皇帝,他死后被追谥为皇帝,是皇帝就要有庙号,在家里头,庙里头供着的庙号,庙号成宗,成者,得天下也,得天下者视为成。看来,此时的多尔衮,死的时候,已经到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关于这一点,我提醒大家几句,第一就是关于皇帝的庙号、谥号和年号,这里我们先不给大家介绍,后面我们再来介绍。

第二,就是一般皇帝的谥号,死后,皇帝和皇后的谥号加上皇帝,加上皇后两个字都应该是由十九个字组成的,但是,您仔细听,我刚才说的多尔衮那个前前后后他是十七个字的谥号,也就是说,他没有当上真皇帝,是假皇帝,是摄政王,是死后追封的。但是,他这个皇帝之位仅仅不足两个月,在顺治八年,也就是1651年2月,顺治皇帝断然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什么意思呢?

削爵,削去他生前所有的爵位,也就是睿亲王,或者是皇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这一系列的爵位,一概罢免。

什么叫撤庙享呢?庙就是庙号,成宗,庙号成宗,享,在庙里面供着,把他的供牌撤掉,而且再也不允许管他叫做成宗了。

还有罢谥号,这十七个字一个也不留给他了,他什么都不是。

紧接着,还有一个籍财产入宫,说的是他们家所有的财产充公。

这还没完,还有一个黜宗室,黜宗室是什么意思?把他的后代从爱新觉罗家族中清除出去,成为一个草民。这还没有结束,在乾隆四十三年,也就是1778年的时候,在多尔衮去世128年以后,乾隆皇帝终于发布长篇上谕,为多尔衮本人平反昭雪,追认谥号为忠,恢复他的睿亲王的爵位,所以人称多尔衮为睿忠亲王。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说的某年,他什么爵位,某年什么爵位,这里面您要是仔细听,回去认真研究,您就可以发现,这里面有几个天大的秘密隐藏在其中。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多尔衮谜一般的一生,也就是我所说的五大失败。

一般人而言,他们都会认为多尔衮的一生是和成功分不开的,多尔衮就是一个成功的标志。前面我们介绍的那么多事迹,大家也能够耳熟能详的一些事迹。他生前极尽荣华富贵,正是在他的领导之下,他担任摄政王时期他进军中原,使得大清朝迅速走向全中国,没有他便没有大清朝向中国广大的领土挺进,他应该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是到了我这里,我却总结出来他的五大失败。

有的人就会说,你说的有道理吗?诸位仔细听好了,我给他总结的五大失败。

第一大失败就是两次争夺大清朝的最高统治权的失败。这里,我用的是大清朝,用的是最高统治权,有的人说了,为什么不称皇帝呢?其实清朝前面叫后金,后金的最高领导人,称谓叫大汗,不叫皇帝,后来才改叫清朝,清朝的时候才叫皇帝,所以我这里用的是两次争夺大清朝最高统治权失败。

第一次,1626年,他争夺后金的汗位失败,与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皇太极争夺汗位失败。

第二次是十七年以后,1643年,他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夺大清朝的帝位失败,这两个失败我们给他归纳为一个失败,两次争夺最高统治权失败,您说他失败不?那么大本事的一个人,两次都非常有机会,绝对优势,就应该他当大汗,就应该他当皇帝,但是两次机会都被他错过去了,你能说不是失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