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我终于跑出了大草甸子,来到河边,看到冰排跑得差不多了,河里漂着零零星星的零散冰块,划船老头已经开始送人了。
晚间放学回来,远远看见那片大草甸子,我的心又提到嗓子眼儿了。可是没法子,再害怕也得走啊!忽然,我发现草甸子边上站着一个瘦小的身影,晚风吹起她花白的头发,她手遮夕阳正往远处张望呢。
“妈——”没有比此时此刻看到这个身影更令我感到高兴的了!我立刻张开双臂像小燕似的向母亲扑去……
后来,我将这片神秘而恐怖的大草甸子写进了我的《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一书中。
三十九
这天放学回家,一进门,母亲就对我说:“孩子,你总算熬到头了。”
“是要离开这了吗?”我急忙问道。
“对。”
“是回佳木斯吗?”
“不,你爸在南岔镇里租了一铺炕……”
“真的?”我不敢相信是真的。它来得太突然、太令我大喜过望了。尽管只是租别人家一铺炕,跟人家合住对面炕,但对我来说却是上天堂了。
“噢,太好了!”我一下子扑到了母亲怀里……
第二天早晨,父亲借来一辆手推车,装上行李和锅碗瓢盆就动身了。我却焦急地盼望着鲁小林的到来,好跟他告别一声。
父母已经走出很远了,我终于看见鲁小林抱着一只小狗向我家跑过来。大黄死后,鲁小林说给我再弄来一条小狗。
一见面,他就兴致勃勃地说:“这条狗长大以后,比你家的大黄还厉害!”
可我却低着头不敢瞅他……
“咋的?你不喜欢?”他疑惑地盯着我。
“我家搬走了。”我嗫嚅道。
他怔住了,张着厚厚的嘴唇呆呆地望着我,眼里噙满了泪水,好一会儿才问了一句:“那你再也不回来了?”
“嗯。”
“那你永远也不回来了?”
“……”
这时传来母亲的喊声:“雅文,快走!”
我摘下我的棉手套挂到鲁小林的脖子上,转身向父母跑去。这是我请求母亲送给他的。我越跑越远,泪水却越流越欢,鲁小林的身影也越来越小。拐过山口时,我看见他瘦小的身影还在我家矮趴趴的窝棚前站着呢。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我始终忘不了童年的两个伙伴——鲁小林和大黄。
1999年,我回来曾打听过鲁小林,可惜没人知道他了,显然已经搬走了。我不知他什么时候熬出头的,更不知他这辈子过得怎样,但愿他能一切都好。
写到童年的这段生活,我不由得想起母亲说的那句话:“这哪是人过的日子?”
是的,的确不是人过的日子。那时候,大多数中国农民都像我家一样,一直在贫穷与愚昧中苦苦地挣扎。为了活命,他们与命运顽强地抗争,但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
最近,我在一篇《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的文章中,看到作者这样写道:“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最后忍辱负重,终获成功。中学生也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
是的,我很赞成他的观点。苦难给人们带来的绝不是什么财富,更不是什么赞美之词,而是非人的、没有选择的、伤害自尊的痛苦。可是,令我们不得不深思的是:中国有几个农民没有经历过苦难?改革开放虽然使一部分农民富裕起来,但许多农民仍然在贫困与愚昧中苦苦地挣扎,他们何年何月才能有出头之日?这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