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的旅程(2)

胡锦涛主席接见前首相安倍晋三

《日本经济新闻》也认为,受困于靖国神社问题只会让中日民间加深仇视,恶性的中日关系也将给东亚带来不稳定因素。除了朝鲜问题外,台湾问题以及东亚经济的整合,中日都应当有“自制”之明。

《朝日新闻》却不认为参拜问题在中国人民面前那么容易过关。它说,不应视中方此次的“宽容”为最后结论。要全面修复日中关系,模糊参拜问题并非长远之计。安倍首相在过去不断说出怂恿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在今后,更有必要以大局为重。

特别是《每日新闻》也发表评论,日中两国此次是在安倍的模糊战略中达成了“绅士约定”,但是不排除今后还会给双方带来不和的危机。

日本媒体都正面评价安倍访华期间, “中国不计较历史”。

属于强硬派的《产经新闻》,开头就以“中国不计较历史”为题,指出:“日中走向普通关系的第一步”。它说,中国之所以改变了战术,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中国需要日本的投资以及技术;第二,修复中日关系对中国现政权有利。《产经新闻》最后总结说:安倍新的外交手腕值得赞赏,日本这次是在没有向中国低头的情况下,进行了首脑会谈。此一原则,延续自前首相小泉,显示了小泉—安倍政策的一脉相承,在对华问题上所展开“主张型外交”是正确的。

国家利益、国家价值观和国民的意志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根基。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很大,既要中国的资源,又要中国庞大的市场,恐怕缺少了这两条,日本经济发展及国民生活都会受到影响。中日两国在困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上达到了妥协,虽然安倍晋三明确表示并没有承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但他向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决不赞美军国主义,不美化甲级战犯”。

在温家宝重申中国一贯“以史为鉴”的立场,强调要“妥善处理靖国神社问题”的同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把焦点放在“面向未来”,提出愿意与日本一起“为共同开创新世纪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胡锦涛更表示,安倍访华之行标志中日关系出现转机,希望安倍这次不同寻常的访问能成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新起点。

中日双方也在北京发表联合新闻公报,表示将遵守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在时代前行的道路上强力运转,把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更高层次。

当天晚上,安倍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在回答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是否得到中国理解时表示,日本过去对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留下伤痕,对此有深切的反省。他表示今后会坚持这个精神,不会改变。

至于他个人是否承诺不再参拜,安倍说:“我向中方领导人介绍了我的想法。我将来会不会参拜靖国神社,这方面我不明确我的态度。因为我不愿意让这个问题成为双方政治和外交的问题。在这基础上两国克服政治上的困难,促进两国关系健康的发展,从这个观点出发妥当处理这个问题。我的这些说明,我相信得到中方的理解。”

安倍强调:“我是怀着要建立面向未来、相互信赖的日中关系的心情访华的,这也是我就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

宁静一刻的安倍晋三

他用“开诚布公”形容与三位中国领导人就日中未来进行的对话。他表示,双方确认了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建设性的贡献,是日中两国应尽的责任。双方对此有一致的想法。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吹风会上也用“坦率”一词形容三场会见。他透露,安倍与三位中国领导人的会晤都超出预定时间,吹风会也因此延迟了半小时才召开。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几乎座无虚席,挤满了中外记者。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的“破冰之旅”将促使中日双方在贸易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表示,中日两国之间的双向贸易,2006年估计可超过2000亿美元。而中日两国从2006年1月至8月份的总贸易量就已达到1310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上升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