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17)

待机

孔明后发平叛乱:避其锐气,后发制人p650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在益州南部设立了四个郡:四川南部的越巂郡、云南中部的益州郡、云南西部的永昌郡和贵州西部的牂柯郡。这些地方统称益州的南中地区。在当时,这里是叟、青羌、僚、濮等夷越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

刘备占领益州后,一直忙于和曹操、孙权争夺地盘,无暇顾及新占领的南中地区,致使蜀汉政权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刘备东征失败,蜀国元气大伤的时候,越巂郡少数民族首领高定乘机发动叛乱,并自称为王。益州郡的豪强地主雍闿、牂柯郡太守朱褒也随之叛乱,这些叛乱势力相互勾结,使蜀国的除永昌郡以外的其他三个郡几乎全部脱离了中央政府的控制。

蜀汉遭逢国丧,不便加兵南中,于是诸葛亮于建兴二年(公元224年)春,关闭通往南中的灵关,集中精力解决内政和外交问题,同时进行南征准备。随着吴蜀联盟的恢复,内部政局的稳定,使平息叛乱的时机成熟起来。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军南下平定叛乱。在《三国志》中,有关诸葛亮这次平定南中的记载出奇地少,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仅仅有12个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而在《三国演义》中,这次平叛的过程十分精彩,诸葛亮连施反间计,环环相扣、步步跟进,引起了雍闿与高定二人的猜忌和火并,最终轻易取胜。

蜀军初战获胜,擒得高定部将鄂焕,诸葛亮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好言宽慰:“吾知高定乃忠义之士,今为雍闿所惑,以致如此。”然后将他放了回去。鄂焕回去如实向高定诉说“孔明之德”,使高定内心“亦感激不已”。雍闿知道此事后,认为诸葛亮是在搞“反间之计,欲令我二人不和”。可高定毕竟已听多了鄂焕关于孔明的“好话”,对雍闿的判断“半信不信,心中犹豫”。这样,诸葛亮通过释放鄂焕,在雍、高二人的心里,投下了互不信任的阴影。

雍闿、高定兵分两路偷袭蜀营,又被蜀军杀得大败,“生擒者无数”。诸葛亮乘机再次施韬展略,将俘获的雍闿、高定之兵分别囚禁,然后令军士谣传:“高定的人免死,雍闿的人尽杀”。当诸葛亮提取雍闿的人到帐前问话时,俘虏们都冒充是高定的部下,诸葛亮佯装不知,全部将其释放,并“与酒食赏劳,令人送出界首”。对被俘的高定士卒,“亦皆免其死,赐以酒食”,并告诉他们雍闿已派人投降,欲献高定、朱褒二人“首级”。这样一来,雍闿的人回寨后,私下传言孔明亲高恶雍的情况,使得营内军心惑乱,士卒“多有归顺高定之心”。当高定听说雍闿已降孔明时,疑心顿起;“随即遣人去雍闿寨中探听”。诸葛亮的这一招,又在雍闿、高定二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相互猜忌的种子。

接下来,孔明把抓到的高定所派密探,故意错认作雍闿的部下,“修密书一封”,教雍闿“早早下手,休得误事”。当高定听到密探的回报后,非常愤怒,于是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夜袭雍闿营寨,取了他的首级,投降蜀军。

不料诸葛亮不仅没有给他表功,反喝令推出斩之。高定急忙辩解道:“某感丞相大恩,今将雍闿首级来降,何故斩也?”诸葛亮说他是诈降,并取出朱褒的降书,“朱褒已使人密献降书,说你与雍闿结生死之交,岂肯一旦便杀此人?吾故知汝诈也。”定叫屈说:“朱褒乃反间之计也。”诸葛亮要他“捉得朱褒”以示真心。于是,“高定与鄂焕引兵去杀朱褒,恰巧于途中相遇,乃刺杀之,枭其首级。诸葛亮大笑说:“吾故使汝杀此二贼,以表忠心。”遂命高定为益州太守,总摄三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