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10)

孟德轻骑劫乌巢:攻其一点,带动全局劫乌巢孟德烧粮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任命沮授为监军,统领10万大军,准备渡河南进,直捣许昌。袁绍把大军集结在黄河北岸的黎阳,先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亲自率兵从官渡北上,解救白马之围,关羽冲入敌阵,杀了袁军大将颜良,袁军四下逃散。战斗结束以后,曹操下令把白马城中的居民全部迁出,随军沿黄河向官渡撤退。

袁绍听说曹操从白马退出,便亲自率领大军渡河追击,他派大将文丑带领五六千名骑兵作为先头部队向延津迫近。曹操机智地命令士兵在延津南面山坡下扎好营寨,并让所有骑兵都卸下马鞍,放马吃草,辎重车辆都停在袁军将要经过的小路上。袁军来到,争相抢夺辎重,队形混乱,曹操以不满六百名骑兵乘机出击,文丑在混乱中被杀,曹军俘虏了他带领的全部人马,退回官渡。

袁军接连打了两次败仗,士气低落,但是袁绍仍然自恃兵多,盲目冒进。七月,袁绍把大军集结到官渡北面的阳武,准备继续发动进攻。沮授劝他不要轻易进行决战,可用持久战来消耗曹军力量,最后战胜曹操。袁绍不听,命令主力部队直逼官渡。官渡离曹操当时的政治中心许昌不到二百里,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如果官渡失守,许昌就失去了屏障。因此曹操竭尽全力固守官渡阵地,和袁军形成对峙局面。

在《三国演义》中,袁绍的谋士许攸劫获到曹操的催粮书信,向袁绍献计:“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却认为:“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还想劝他,恰好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纵容家里的人在那里贪污军粮,已经被当地官员逮了起来。袁绍看了信大怒,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降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您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曹操改口说:“对,只能支持半年了。”许攸装出生气的样子说:“您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还说假话!”

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l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放在乌巢。守将淳于琼防备松懈,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

曹操得到了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曹洪等人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5000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大火,把1万车粮草,烧得一干二净。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匆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四下逃散。

当强大的敌方不能正面阻挡时,不能直接去对抗敌人的锋芒,而是要找到敌人的弱点,集中兵力,攻敌要害。乌巢劫粮时,前有守敌,后有援敌,曹操果断地全力猛袭乌巢,倘若当时将为数不多的偷袭部队“分而拒之”,恐怕不但乌巢难破,还会有被敌夹击歼灭的危险。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集中兵力,攻其一点,正是抓主要矛盾的一般思想方法。社会中任何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怎样最有效地运用有限的资源,是竞争制胜的关键之一。在一个企业里面,利用特色产品去开拓市场的时候,不要四面出击,分散力量,而要通过市场细分化,瞄准特定的目标群体,选择对实现既定目标最有利的市场面及市场定位,集中力量,逐个突破,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是把有限的资源天女散花,撒“胡椒面”,而是“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解决急需,带动全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