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闹

清晨,持续了一夜的雨刚刚停下。贾雨村趿拉着拖鞋到老弄堂口买早点。提着豆浆油条的他,正睡眼矇眬地往回走,“等都拆完了就吃不到豆浆油条啦!”他边走边想突然感觉到眼睛上方有什么东西在晃动,雨村使劲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吓得立刻清醒起来。原来对面正在拆迁的三层楼上有几个妇女正嚷嚷着要跳楼。

这时街上的行人还不是很多,只是偶尔有一两个路人匆匆而过。贾雨村看到这一幕,一下子来了精神,家也不回了,索性蹲在路边边吃豆浆油条边看热闹。

楼上的妇女还在大声吵嚷,想要引起下面人的注意。渐渐地上班上学的人多了,路上的行人也自然地多了起来。大家看到贾雨村一个人蹲在马路边边往对面的楼上看边一个人傻笑。路人们十分不解。

一个叫冷子兴的人问贾雨村:“老兄,你一个人在这里看什么这么有兴致,说出来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雨村道:“没看见对面楼上有几个要求拆迁补偿的女人嚷嚷着要跳楼吗?这可是真人要跳楼,不是演电视剧,真人版比电视剧要有意思多了。”

冷子兴等人往楼上仔细一看,可不是吗,正如贾雨村所讲那般。冷子兴也来了兴趣,凑到雨村跟前:“老兄,你往那边点,让兄弟我也在这蹲蹲看看热闹,你也好有个伴儿!”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众人的聚集引来了消防车和警车,警察柳湘莲对着楼顶大喊:“你们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楼上领头跳楼的妇女尤二姐冲着下面喊道:“今天不解决问题咱们就不走了――”

警察没办法,只好和消防员一起在下面铺好厚厚的气垫,以防突发事件。

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小雨。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说:“可别下雨,一旦下大了,跳楼的走了可就没意思了。”

围观的人越聚越多,时近中午,众人并没有要离去的意思,反而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面包和矿泉水边吃边看。

小摊主林之孝掩不住一脸的得意:“我平时的生意从来没有这么好过,真希望这里天天有人跳楼,那我可就发了!”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可得坚持看完,不然白在外面吃饭了。”边交钱边说话的冷子兴说。

“就是,就是,争取晚上还在我这小摊吃饭!”林之孝别有用心地说。

“别在这捣乱!”警察柳湘莲不悦:“这里全是警车、消防车,一旦别的地方出了大事,这么多人,车都开不出去怎么办?”

“哪有那么巧?这么戏剧性的事百年也难遇一次,不看完肯定后悔!”一直蹲在角落里看热闹的贾雨村慢悠悠地说。

“一旦有突发事件,后悔的不知道是谁?”柳湘莲话音刚落,只见一人拼命挤进人群:“贾先生,你们家那幢楼着火了!”

贾雨村登时呆若木鸡。

且东说寓:

2006年7月的一天早上,6名妇女因对拆迁补偿款不满,结伴登上了自家楼房的楼顶。冒着大雨,扬言自杀,面对记者和消防人员的规劝,她们表示若有关人员不解决她们的问题,她们就坚持不下楼。

越下越大的雨,为楼顶上的闹剧平添了几分“悲壮”的正剧色彩,而楼底下的“剧情”也丝毫不逊色,围观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坐小板凳看的,边吃午饭边看的,拉家带口一齐来看的,比露天电影院的声势还要壮阔。还有人边看边埋怨雨大,生怕跳楼的改变主意,没了意思。楼顶楼下,相映成趣。真格的就是比电视上的有意思,有生之年能见到这样的跳楼场景,看客们心满意足。即使工作繁忙,热闹也要看到底,一些看客表示,既然看到了开始,当然就要坚持看到最后。

看热闹可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事发地周边的一些小商贩可瞅准了大好商机,卖矿泉水的,做午饭的,提供小零食的,充分照顾到看客们的需要,赚了大笔的银子。有些商贩甚至感叹,要是天天有人跳楼就好了,他们的生意肯定好做很多。

早在数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已经将“看热闹”毫不留情地划分到国人劣根性的范畴中,大加批判。没想数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依然对看热闹乐此不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热闹不看的才是傻瓜,一些人甚至将爱看热闹等同于富有生活情趣,大加赞扬。而一边说着工作繁忙,一边将大把的时间耗费在看热闹上的,同样大有人在。

看热闹确有看热闹的魅力,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别人家的纷乱痛苦,通过这厢对比,将郁积在自己心底的愤懑转移到他人的遭遇上,得到些许宽慰,看客们往往会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感。因此,即便那6个妇女真的携手跳下来,也最多是看客们眼底不痛不痒的一场好戏。

在看热闹的背后,掩盖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与自私。百余国人聚在一起饶有兴味地看跳楼尚且是小,更多时候,面对国家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我们也多是指手画脚看番热闹了事。而在看的过程中,还生怕事情闹得不够大,看得不过瘾。幸好世界不是由着看客们的性子设的,否则不知道要上演多少场既壮观、又惨烈的悲剧,才能满足看客们的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