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陈晓的秘密:借鉴“新浪模式”(1)

陈晓与贝恩之所以坚定地携手驱赶黄光裕,原因在于他们可能达成的秘密协议。陈晓透露,他认为国美未来是可以借鉴“新浪模式”的。前提是要通过定向增发股票将大股东的股权稀释。陈晓在2010年6月就放出话,计划通过增发稀释黄光裕的股权,赶黄光裕出局。

所谓的“新浪模式”就是管理层MBO(管理层收购公司)。先是新浪总裁曹国伟联合新浪高管组成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新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股东包括新浪高管团队和中信资本、红杉中国、方源资本等3家私募基金,管理团队持有普通股股票,私募基金持有优先股股票。各家私募基金将指派一位董事加入新浪投资控股董事会,但新浪管理层有权指派4位董事,从而占有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并对新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拥有控制权。

2009年11月22日,新浪向新浪投资控股发售560万股新股,涉及金额共1.8亿美金,出售完成后,新浪投资控股持有新浪9.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新浪总裁曹国伟由管理层转型为股东。

陈晓想借用这个模式,如果贝恩和陈晓控制的董事会觉得时机合适,可以由陈晓等高管团队组建一个BVI(离岸公司),由贝恩、国美管理团队、其他投资者共同成为股东,然后再由国美向这个BVI公司定向增发股票。

根据周年股东大会授予董事会的发行、配售和回购股票的一般授权,董事会有权采用供股或定向增发的方式发行新股,新发股票比例不得超过公告日股票总数的20%。也就是说,董事会可以向BVI公司增发20%的股票。增发完成后,BVI公司、陈晓和贝恩联手后将成为国美一致行动人,将成为事实上的国美第一大股东,而黄光裕在国美的股票将会被稀释。

一旦陈晓采用“新浪模式”将国美MBO,那么他就会成为国美实至名归的绝对领导人。而贝恩数年之后,可以将自身持有的股权转手给其他投资者,获得高额利润走人。

其实“新浪模式”并非新创。2007年,联想旗下的神州数码首先采用类似方式将企业MBO。神州数码董事长兼CEO郭为等管理层首先成立一家投资公司KIL,郭为个人绝对控股KIL,正如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绝对控股新浪。然后,郭为引进软银赛富、弘毅、IDG等三家私募基金公司参与MBO,联想控股等老股东向KIL等投资者转让股权。MBO完成后,软银赛富持有神州数码20.15%,成为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则由MBO前的47.43%降至17.83%,降为第二大股东;KIL为10.29%,成为第三大股东;弘毅投资为8.82%,成为第四大股东;IDG为3.25%。原来的第二大股东GA售出全部股份。

不过,新浪、神州数码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国美。新浪有其特殊性,长期以来,新浪股权比例较为分散,没有强势的大股东。2001年,新浪创始人王志东被董事会强行罢免了总裁位置,自此新浪没有领袖人物,各路资本逐鹿新浪,最后都只能高高兴兴地来,灰头土脸地走。而董事长、总裁也是跑马灯一样地换。即便如盛大陈天桥这样的强势人物,在掌握了新浪近20%的股权时,也没有办法强行将新浪的控制权拿下。因为股东的弱势,最终管理层凭借事实上对企业的控制权将新浪掌握在手里。因此,管理层将新浪MBO符合新浪的未来发展,管理层既是公司股东又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有利于驱动高管为公司卖力。

事实上,神州数码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没有柳传志的认可,郭为是不可能将神州数码MBO的,柳传志是联想的精神领袖和实际控制人,郭为等管理层的股票是柳传志心甘情愿拿出来激励下属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