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晏蛾儿:“有一种价值叫做愚忠”

[人物小传]:晏蛾儿是春秋霸主齐桓公的小妾,在桓公病死时,碰头触柱,殉节而死。

[君子心语]:世间总有些东西,我们常常问徘徊于值得不值得之间,值得?不值得?值得?不值得?——但你小心,如果过了那个时代价值的站口,就成了“愚忠”……

1.贱 妾

即使刻意搜集她的资料,也很难找到她的芳踪。有印象的只是在《东周列国志》里她的一段对话,她自称“贱妾”。

她确实是“贱妾”,在庞大的齐国皇宫里,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佳丽中,她甚至连最低的品级都算不上。她只是一个与主子有过一夜情的“贱妾”。

但她却是陪伴主人的最后一个人。她的夫君是位盖世英雄,是称雄一时的春秋霸主,是有名的贤君齐桓公——临老送终的却只有她一个。

野史里这样记载她的故事:齐桓公病重,被小人易牙、竖刁单独围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突然听见“扑通”一声,有人跳墙而过,推窗爬了进来。桓公睁开眼睛一看,是个似曾相识的女子——只是不认得了。桓公内有宠姬如云,外有男色相随(易牙、竖刁都是他的同性恋床伴),哪里还认得她这个只有一夜情的小妾?

桓公知道眼前不能得罪她,只好避开话题:“我腹中觉饿,正思粥饮,为我取之!”(《东周列国志?三十二回》)

她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主子,一切都心知肚明。她知道,他不认得她了。

“无处找粥。”她悲哀地回答。

“那么给我点热水喝吧!”桓公热切地望着她。

她慢慢摇了摇头:“没处找水。”

桓公不解了。年老糊涂的人,病重时总生出一些固执来,自己是齐桓公,是春秋最著名的霸主,是九合诸侯号令天下莫敢不尊的天下之主,难道吃点粥、喝口水都不行吗?

她知道他不晓得这一切,他还糊涂着呢。自从管仲大人死了以后,鲍叔牙大人被他气死,他越发糊涂了,整天跟那些小人鬼混。

她轻轻叹了口气:“易牙与竖刁作乱,守禁宫门,筑起三丈高墙,隔绝内外,不许人通,还能吃什么粥喝什么水?”

桓公终于明白,怪不得几天里近身侍卫一个不见,宫女太监也没了影子。他侧头看了看这个女人,问道:“你怎么进来的?”

她微笑着看着他,自我介绍:“贱妾受君一夜之恩,所以不顾性命,跳墙进来,想看看你。”她停顿了一下,“我叫晏蛾儿。”

可惜那个男人并不在意她是谁,他心里记挂的是江山:“太子昭在哪里?”她掩饰住失望,若无其事地望了望窗外:“被那些人挡在外面,不得入宫。”桓公终于叹气,想起了管仲临终说过的话,怅然道:“圣人的见解真是太对了,我不听你的话,才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于是大声呼叫:“天啊天啊,我小白要这样死了啊!”

气息奄奄间他终于记起她还站在这里,于是感慨:“我有宠妾六人,子十余人,无一人在目前者。单只你一人送终,深愧平日未曾厚待你。”

她终于微笑,即使他不认得她,即使他从未把她放在眼里,有这句话就足够了——本是至情至性的人,又何必在乎:“主公你要保重,如果你有万一,我也相随于地下!”

可惜那个男人没听见她的情誓,他已经在思考到地下以后的事情了:“我现在死了,如果真有灵魂的话,有何面目去见管仲?”说着,盖上自己的脸,叹息了几声就气绝了。

这个男人连死都不跟她打声招呼,她想哭,但是谁也不会听到;她想走,墙太高了;她想送终,自己也是做不到了。她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衣服解下来盖住他的尸体——刚才那几句话还萦萦在耳:“单只你一人送终,深愧平日未曾厚待你。”她突然撞柱而死。

虽然这辈子没跟他说几句话,虽然她知道他从来没把她放在心上,但是终于以死相随—— 一夜之恩,一句之谢,她不负他。

有种东西,叫做愚忠。

2.愚 忠

古来文人们便把君臣关系比喻为男女之情,即使在晏蛾儿与桓公之间,君臣之情亦多于男女之爱。因此蛾儿之死,不是死在殉情,而是死在尽忠——尽管那个主子未必值得她这样做。

正如前面所言,在儒家文化系统里,生命之上有重重的“气节”二字,那么重于气节则须“尽忠”。只有尽忠,死亡才具有意义,但是——如果尽忠的对象不值得你这样做呢?

三国阿斗,连刘备自己都知道这个儿子是扶不起来的主儿。孔明绝顶聪明之人,却依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六出祁山,三上《出师表》,把自己累死为止。

岳飞知道班师回朝万事休矣,直捣黄龙则南宋又是一番天下,可是依然回师解甲,以“莫须有”罪名死于风波亭。

方孝孺,改朝换代乃天下定规,再说永乐未必不如建文,以后也证明乃是一代明主,可就是因为一个“忠”字,被诛杀十族,上千人陪葬,几代人世为贱民。

晏蛾儿死了,那个男人不爱她也不在乎她,她爱他吗?也许爱,也许不爱,仅仅一夕欢情,谈爱是奢侈的。尽管她早就知道,那个人并不值得以死想报,就像屈原投河之前早知道那是个昏君一样——他们都早知道。

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知事不可为而为之,就是气节。

因为超越生命之上,所以祭奠了无数血腥,儒家的忠字前方,是死路一条。

但历史并没有在此止步,中国文化如果只有儒家这愚忠一派,中国就不会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钱穆认为:“以忠为愚,乃愤时之言。沉晦仅求免身,乃老庄之道。”就连孔子本人,知道自己的学说无法济世,也没杀身成仁,而是坐下来整理古典书籍。他自己也屡次表达了洁身自好、保全生命的一面,如“乘桴浮于海”、“舍之则藏”、“可卷而怀之”。

当事不可为时,当大势所趋时,当对象无法改变时,明哲保身总是一条归宿。老庄的出现,让中国文化为生命留了一条活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原来晏蛾儿可以不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