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中国崛起策八 从中西文化的认知差距谈如何提升中国的软实力(2)

鉴于这个题目内容非常广泛,笔者打算在这一篇里从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谈起。

总的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印象和报道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由于诸多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报道相当负面,在大众媒体和新闻报道中中国的形象已经几乎被妖魔化,对中国的报道总的来说不多,一旦有报道,多数情况下总要和中国的政治体制、人权问题、民主法治问题挂钩。西方的报纸、杂志和电视传媒对中国的报道充满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和偏见,批评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西方成了一种"政治正确"。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逐渐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力,也由于西方世界对于美国违反国际法和世界民意入侵伊拉克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分裂,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和正面报道不断增加。中国经济繁荣给西方国家带来的机会和经济利益让西方国家不得不调整眼光正视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的媒体和舆论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报道中国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报道数量明显增加,篇幅也越来越大,而且关于中国的专题报道也越来越多,题材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是局限于以往的民主、人权和政治体制的主流话题,而是更多地报道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能源政策等话题,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文化,包括艺术、历史、考古发现、文学、中医甚至流行文化,也有不少报道聚焦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西方国家中在最近几年内也产生了汉语热,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学习汉语,也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中国留学、实习和工作。当然,我们在看到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日趋客观和积极的同时,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西方国家已经完全正面地看待中国。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虽然日趋正面,但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在文化和政治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中国观也是多元的和不同的。

一般来说,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和开放政策时,报道多趋于积极和正面;在报道中国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权状况、民主法制和中国政治体制时,报道多趋向于消极和负面。当然,近年来西方媒体也罕见地出现了要求客观中立认识中国政治体制和中国渐进改革的呼声,认为中国温和渐进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的稳定和经济繁荣,而俄罗斯等国的激进的政治改革导致了这些国家长时间的动荡和不安,间接延缓了这些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是主流观点,但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反映了西方国家的部分媒体人士越来越愿意更加深入地认识剖析中国,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意识形态的偏见来攻击中国。

中国人和西方人常常由于文化差异、政治制度差异和对某些问题认知上的差距产生误解和认识偏差,有些无心的误解和误会往往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在德国留学生活多年和在欧洲诸国游历的经历,谈一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很多问题上的认知差距和误解,进而就中国应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和提高国际形象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中国和西方常见的认知差异和认识偏差

(1)语言认知上的差距。

在中国某些含有积极意义的褒义词语和政治术语有时候在西方却是含有负面意义的贬义词语和术语。比如说"共产主义"一词在中国是一个褒义的政治术语,代表着人类社会对美好事务的追求和献身,代表着一种完美而又理想的人类政治制度,也代表了革命理想主义和早期革命者的追求;但在西方的政治体制下和社会语境中"共产主义"是一个带有强烈负面含义的词语,"共产主义"早就被恶意地妖魔化了,西方人一提到"共产主义"联想到的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美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媒体长年对"共产主义"集中负面的报道后,一般民众听到"共产主义"往往会有恐惧的感觉,大家在集体意识中会联系到冷战时代苏联对西方民主国家的围困,联想到前苏联KGB的特务统治和极权主义,联想到秘密警察和柏林墙,联想到粮食匮乏和饥荒。一般来说,一个对中国比较了解和抱有好感的西方人是较少用"共产主义"一词来形容中国的,一个对中国发展变化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中国的西方人有时候会问中国人"中国是不是共产主义国家?",某些对中国怀有意识形态偏见的人会直接以陈述的口气说:"你从中国来吧?中国,我知道,那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一般来说,当一个西方人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建立市场经济和中国的文化时,他们对中国是持正面和肯定的态度,当他们一提起中国就谈到共产主义时,这类人往往对中国一点都不了解,是在用过去冷战的观点看今天,并对中国做出非常否定性的论断。由于"共产主义"一词在西方被严重扭曲和妖魔化,和共产主义思想相关的词语也受到影响,其含义与在国内环境中大有不同。"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方国家也是一个带有负面含义的词语,但其负面的程度要大大低于"共产主义"一词。尤其欧洲是历史上社会主义运动的发源地,在不同的欧洲国家,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在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国家和英国,社会民主党和工党都长时间执政,因此欧洲人对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从本质上并不反感,只是由于对当年苏联和东欧阵营的共产主义模式的强烈排斥情绪,才进而波及对社会主义整体观感的。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资本主义"一词在西方国家,尤其在欧洲国家也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资本主义象征的是资本家对劳工阶层无情而又残酷的压榨和剥削,以及极其恶劣的劳工生产条件,很低的工资,完全缺乏的社会福利系统。资本主义代表的往往是早期的曼彻斯特资本主义和原始积累阶段时期的资本主义,并不具有正面意义。一般来说,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许多国家,都不再用资本主义或是资本主义制度来描述自己,比如德国称自己的发展模式为"社会市场经济",北欧国家称自己为"社会福利国家",英国也一度称呼自己为"福利国家",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不再用资本家和劳工来描述劳资关系,而采取比较中性的"雇主"和"雇员"一词。因此确切地来说,"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今天在西方国家都不是正面的褒义词语,其中"共产主义"一词的负面意义较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词也带有贬义色彩,但负面意义比较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