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康熙与孝庄:祖孙之谜(1)

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康熙生母去世。从此,康熙由祖母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抚育。

康熙和孝庄的祖孙感情很深,对孝庄言听计从。孝庄在康熙早期就深深介入了政治。在现在的影视剧中,孝庄是一位热门人物。在一些后人的笔下和眼中,孝庄似乎成了清政府前期垂帘听政式的操纵者,一直处在权力和政治旋涡的中心。实际上,这是对孝庄的误解,也是对康熙早期历史的误解。

孝庄嫁给皇太极的时候才13岁,是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向满族人谋求政治利益的筹码之一。在皇太极驾崩前,孝庄的活动很少。虽然她谥号孝庄文皇后,事实上她从未做过皇后,福临被立之前她是皇太极五位正妃中的最末一个。直到当上太后,她才有了接触政治的机会。而顺治康熙两帝在位期间,她更多的是辅佐而非主政。

孝庄与顺治母子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与隔阂。在教育儿子方面,至少在顺治婚姻问题上,孝庄并不是一个成功者。1661年,顺治在郁郁寡欢中感染天花而病逝。孝庄在极度悲痛中,又把心思精力全部转移到新的皇位继承人玄烨身上。孝庄对玄烨的要求非常严格,玄烨出痘痊愈后,孝庄就让他“入书房读书”,还让皇孙与随从“站班当差”,同大臣一起参加各种跪拜礼仪。

玄烨即位后,孝庄的活动骤然增多。《清史稿》中关于孝庄文皇后最多的笔墨,也是用在叙述她在康熙一朝的作为上。顺治去世之后,在孝庄的主持下,宣布先帝遗诏,由年仅8岁的玄烨即位。孝庄在玄烨即位后,并没有直接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朝政,她表现得像一个极其具有耐心的祖母,以血肉之情关照康熙。玄烨日后回忆:“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不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清圣祖御制文二集》。可见,孝庄对玄烨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都悉心照料,而且十分严格,完全按照帝王的标准训练这个爱孙。为使玄烨自幼就接受满族文化教育,她指使自己信赖的侍女苏麻喇姑,既照料玄烨的生活,又教他说、写满语、满文。同时又让其入书房,请名师为其讲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且“必使字字成诵,从不敢自欺”,使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在学习满汉文化的同时,孝庄也给康熙灌输“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的思想,让侍卫教练玄烨的骑射本领,如同读书写字一样,日有课程,终使玄烨弓马娴熟,箭不虚发,为日后亲政治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清史稿》记载说:太后不干预朝政,朝廷每有大政,康熙“多告而后行”,委婉地说出了孝庄在康熙朝前期举足轻重的作用。后人在正史中找不出孝庄直接干政的记载,孝庄对康熙早期朝政的影响是间接的,多给予指导性的建议,而不是命令。

感情是双向的,康熙对这位老祖母也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因此对抚养教导自己的祖母有特殊的依恋。康熙晚年曾深情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康熙对祖母极好,康熙出行时,如果祖母不能同行,他时时不忘将自己的行踪向祖母报告。

一次,孝庄去五台山礼佛,康熙备下八人抬暖轿一乘。因考虑到轿夫行走山路不便,孝庄坚持乘车上山。康熙暗中令轿夫随车后行,由于山路颠簸,乘车实在不稳,孝庄面露难色。这时康熙命轿前行,来到祖母面前。孝庄大为感动,抚着孙儿的背赞叹说:“车轿细事,且道途之间,汝诚意无不恳到,实为大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