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刘邦:大阴大阳,无形无色(12)

话还没讲完,站在身旁的张良和陈平分别走近,轻踏刘邦的脚。刘邦也警觉,立刻住口不言,回头看看这两位心腹谋士。

张良靠近刘邦耳边,轻声表示:“目前我们正困处于此,根本没有力量阻止韩信自立为齐王啊!大王不如答应他的要求以便暂时安抚住他,否则可能会让他产生叛变的意念呀!”

陈平也建议:“如今韩信声望高、势力大,正是需要拉拢他的时候呀!否则过去的恩情都要前功尽弃了。”

刘邦立刻醒悟,并惊出一身冷汗来。他灵机一动,随即把口气迟缓了下来,说:“大丈夫既能平定诸侯,理应为真王,干吗还要做假王呢?”

为了弥补刚才的失态可能被使者看在眼里,刘邦特别派张良持印绶代替刘邦前往齐国,正式晋封韩信为齐王,并且指示他即日出兵南下攻打楚国的东北防线,以逼迫项羽撤军自卫。

刘邦靠着这一招,收买了韩信的心,也挽救了自己,免去了一场本来无法逃脱的灭顶之灾。

固权之策:狡兔死,走狗烹

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的阶段,最能显示出一个人卓越的办事能力,这需要有预见能力与应变能力,能对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人生的造诣就达到了至高境界,他将所向无敌。

成为九五之尊的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当上帝王之后,矛盾从外面转到了内部,他最担心的就是异姓王叛乱,为了解除心头之患,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向功臣举起了屠刀。

史家称他这种做法是“霸王法”。

公元前202年,刘邦平定天下,即皇帝位,定都长安。

称帝之前,为了让大家团结一心,尽职尽忠,刘邦经常以“与人共分天下”的策略来争取大家的支持。

称帝之后,时局变了,天下太平了,皇权也统一了,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再来谈与人共有天下、分享政权了,所以,他必须想办法收回“与人共分天下”的诺言。

他的第一刀砍向了韩信,之所以第一刀就砍向韩信,史书上有了交代。

有一天,刘邦很友好地招待韩信,并和他讨论各将领的能力。谈着谈着,刘邦话锋一转,问韩信道:“那么,你认为我有能力指挥多少军队呢?”

“陛下统领军队,最好不要超过十万。”

“那么你能指挥多少军队呢?”

“臣指挥军队没有限制,可谓多多益善。”

刘邦听得心惊肉跳,表面上却哈哈大笑,说:

“你既然多多益善,能力远高于我,为何反而做我的下臣呢?”

韩信坦然表示:“陛下虽不善于指挥军队,却善于指挥大将,这便是陛下为君我为臣的原因。陛下这种指挥将领的能力,是天生非人力所及的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