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母怀抱到幼儿园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做父母的人,不等自己变老儿女婚嫁,也许,在孩子三岁前后,第一次用自己年轻的胳膊抱着孩子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如果碰巧回想起纪伯伦的这首名叫《孩子》的诗,会不会涌出喜悦而伤感的泪呢。

男欢女爱,两情相悦,本能的渴望是水乳交融,朝朝暮暮;父母之爱,却需要与此背道而驰,每一次升华,都是一次离别的考验,观看航天飞机发射,看到火箭升空,燃料仓完成阶段性使命脱落,从中也可以悟出父母心的境界吧。

为了孩子长远的生命之旅,需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的每一次“扶持”几乎都是为“隐退”做准备。

比如我的孩子开始爬高的时候,我们协助他爬上去,从高处下来时,我们需要克制为孩子代劳的愿望,不直接把他抱下来,而是协助孩子趴在要下来的地方,手扶住一处可靠的地方,用自己的小脚试探着地点,然后慢慢下来。这样,他独自爬高时因为有过训练就少了危险。孩子喜欢开灯,很小的时候,抱着他够开关,稍大一些,让他自己站在地上够开关,够不着,就让他想办法,比如搬凳子,凳子上再垫什么安全的东西,直到他够着墙上的开关。后来,孩子自己想到举着棍子按开关,我也表示赞赏他能想到不同的办法。

我一直担心和孩子分离之后,孩子在父母怀抱之外的遭遇,尤其是小小孩。在孩子会说话时候,我训练他描述自己遭遇的能力。如果他跌倒了,我把他抱起来,等到他爸爸回家,我就让他告诉爸爸,跌倒这件事情,让他尽可能描述当时的情况、原因、感受等。当时想的是,孩子以后会上幼儿园、上小学,他身心的遭遇,我凭空担忧没有用,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才能掌握他的情况,分享他的忧乐,并用恰当的方式帮助他。果然,上幼儿园不久后,有一天孩子回家断断续续对我说了几个词语,我非常仔细地倾听,小心启发孩子表达,结合孩子个性等情况,我猜到了大概。下一天我亲自送孩子上学,并以放松友善的态度和幼儿园老师交流,老师承认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委屈,并表示改善。好的事情,孩子也会给我讲,事后,我会随机适当去对关心我孩子的人士表示感激。后来,开家长交流会,老师也很惊讶孩子的表达能力,仿佛家长在孩子身上安装了跟踪系统。

在孩子独立自主、与亲人沟通交流、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之外,从小培养孩子的“合群”与“择友”能力也非常重要。辅助孩子把社会变成另外一个大“家”的能力也非常重要,这里包括礼貌和与人互助友爱意识的培养。尤其是独生子女,血缘关系的减少,很需要非血缘关系交往的补充,孩子才能拥有那种人生如归的感觉。这大约就是孔子所说的“亲亲,仁仁”吧。在中国当下的很多幼儿园,仍然以喜欢规矩孩子管理成本低为习惯、以“术”、以知识和技能作为“优秀”导向的现实前提下,父母需要适当配合幼儿园,以保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打击,同时观察、帮助孩子建立合适的伙伴关系,也为其在幼儿园遭遇挫折多一到互助屏障,那也是孩子自己真正的“社会”,父母老师都不在场的时候。

类似的事情,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但心愿也许是共同的:就是在孩子迈向人生独立的路上,尤其是幼弱蹒跚的路上,尽力帮助孩子避免遭遇父母不好察觉的暗伤。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不在父母眼里,但是,父母总在孩子心里,在他们的每一种境遇里像“神”一样存在,这大约是所有父母的愿望。这种愿望,大约就是父母在“处心积虑”的家教中要往孩子身上“发”的“功”吧。园丁们知道,如果一脉幼芽不能一直捧在手心长大,最需尽力给予适当的成长支架,小藤蔓最后自然变成气势壮观的绿荫。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要紧的就是及时为之消除那些误写在他们心灵上的笔画,把空白留给他们美好人生画卷的展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