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面向恭恭加强风爽素质数霄(3)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与主流。然而,在高等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严重倾向与隐患,如果不迅速加以重视与努力解决,其发展将危及国家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

我们的高等教育,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或者,赋予韩愈《师说》中老师的三大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以新含义,而学会做人,“传道”是最基础的、最核心的。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今天的高等教育过于功利化。在德育与智育方面,德育方面实际上十分薄弱,对人的崇高感情的培养颇为淡薄。教书育人,往往只教书,而缺乏寓于教书中的育人;往往只“授业”,而缺乏在“授业”中的“传道”;往往只务“实”而不务“虚”;往往只计及个人实利,而缺乏“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与一些不恰当的政策导向下,在部分学生中,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滋长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潮,甚至有个别学生就是认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能赚钱的就干,能利己的就学,不赚钱的就不干,不能利己的就不学;借攻学位之机,行利己之实,利己主义的恶性发展为一层层美丽的面纱所掩盖。至于什么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什么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什么百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宰割,什么中国人民流血奋斗、力求解放,在一些人眼中与脑中似不存在,历史虚无,民族虚无,有奶是娘,有钱是乡。如此下去,怎么不令人忧虑重重呢?当然,我们不应是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应该相信一代胜过一代。我们的青年一代,我们的大学生与研究生,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向上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们的方向。而目前,在实际上,快要变成了教育只为经济建设服务,只按经济建设需要来办教育,甚至是只迎合目前的市场经济需要,对基础性的专业与教学内容过于忽视。特别是对理工科学生而言,对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人文教育更加忽视,以致学生在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了解与感情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我们所培养的研究生在“博”的方面、在“硕”的方面,也难够“博”、“硕”。如果讲,在教育上,资金投入严重不够,物质文明建设严重不够,那么,还应该讲,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更严重不够,精神文明建设更严重不够。这与《教育法》中所明确规定的“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是十分不相称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