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教育永恒的主题(1)

育人:教育永恒的主题ll

霄风:数霄永恒翰塞题

——庆贺《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出版

这本《杨叔子教育雏论选》选录了杨叔子先生1981年至2010年10月间的教育论述,凡90篇。先生十分谦虚,名之日“雏论”,而且一再宣称:他是校内外许多教育专家的学生,许多思想是向他们学来的。其实,文集涉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可谓内容丰富;其中有很多影响深远的思想,可谓不刊之论,甚至是经典之论。90篇论述虽各有侧重,然而,通观全书,贯穿其中的核心是:“育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全书围绕这一主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里的“主题”,是指“严肃音乐”中的“主旋律”。先生从有关音乐讲座中体悟出,正如严肃音乐总是围绕主旋律而展开一样,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育人”。因此,这本文集所蕴涵的教育思想,宛如一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严谨、乐思丰富、内涵深刻的交响乐巨作,围绕“育人”这一主题不断展开:或重复,或变奏,或对比。在这一过程中,主题的内涵得以展示,得以发展,得以丰富。“育人”是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也是核心。

感谢先生的信任,嘱我协助整理他的教育论述,使我有机会系统而完整地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本文作为学习体会,试图在对先生教育思想进行归纳概括的基础上,阐明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论述其重要意义,一则以就正于先生和诸位方家,二则以庆贺先生教育文集的出版。

一、育人:教育的本体性

要揭示“育人”这一主题的内涵,首先要揭示“人”的内涵。

人是什么,人的属性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对此,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人具有双重属性:动物性和社会性。动物性即人的自然属性,来自于先天遗传;社会性即人的文化属性,主要依靠后天教育。人的生命包含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两个部分,人的素质既包含先天素质,也包含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而形成的稳定的基本品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