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协约国的胜利
(1)海战从长远来看,英国的海军力量及美国的补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协约国对海洋的控制,为其调用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源提供了?件。更为重要的是,协约国得以借此将大量的英美军队调往西线的关键战区,并切断了德国及其盟国利用外海殖民地资源的通道。协约国的封锁使德国日益面临巨大的压力,军队给养及民众的食品供应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战争结束时,很多德国人营养不良,老人和儿童的死亡率急速攀升,这也是促使德国投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正是海上航行自由原则将美国拖入了战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德国在海战中的失败是双重的。它背弃了传统的战争封锁原则,即袭击前要进行堵截与搜查,并要确保乘客和船员的安全。美国人坚持海上航行自由原则,但如果潜艇?改变水下偷袭的战略,这一原则显然将难以得到遵守。
显而易见,通过无限制潜艇战,德国猛烈袭击了英国所赖以生存的商船队。截止到1917年底,沉船总吨数高达约80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潜艇所为。随着护卫舰、深水炸弹、反潜巡逻艇以及快捷的驱潜艇与驱逐舰的大量应用,极具杀伤力的潜艇才受到了明显的压制。
德国于19世纪90年代营建的水面舰队,始终未能在战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战争的第一年中,德国的水面舰队曾使英国海军遭到重创,但英国巡洋舰于1915年1月在多格海域(Dogger)击败了德军,迫使德国海军在随后的十余个月中局限于?雷及潜艇战等有限的行动。1916年,德国新任指挥官决定强化其远洋舰队的进攻力度。驱逐舰队展开了一系列进攻行动,巡洋舰则对英国海岸发起攻击。同年5月,德国人企图围攻停在海港的部分英国主力舰队,提前接到警报的英国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John Jellicoe)及时率队迎击德军。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双方在北海的日德兰(Jutland)展开运动战,英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迫使德军仓皇逃回港口。从此以后,德国的水面舰队再也没有力量威胁英国对欧洲水域的控制权。
(2)新武器空战首次出现于这场世界性战争。1916与1917年,德国飞艇(齐柏林飞艇)对伦敦进行了多次袭击,双方都使用飞机轰炸邻近的城市。但空袭的总体破坏程度相对较轻,并未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实质性影响。但飞机在侦察方面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战斗机在这场战争中也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为现代空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飞机的发明没有改变传统的作战方式,但堑壕战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在西线体现得尤为突出。机关枪、连发枪及速射炮在侦察飞机的引导下,能够以强大的火力对攻击方实施致命的打击,结果双方都难以对对方的堑壕系统实现大范围的突破。由于新技术与堑壕战的应用,双方都遭受了以往不可比拟的巨大损失。
两种新式武器的应用几乎打破了双方间的僵持局面。其一是毒气,德国人于1914年10月首次在炮弹中使用,但效果并不理想。1915年4月,德国人使用罐装氯气打击敌人,法军四处逃散,致使5英里宽的战线失去了防御。但德国人并未及时跟进,毒气散尽以后,法国人重新控制了阵地。军事技术人员发明了防毒面罩,这种简易的防御工具很快就成为双方士兵不可或缺的装备。
第二种新式武器几近成功的应用对战局产生了更为明显的影响,这便是英国人发明的坦克。早期的坦克模型在装船运输时上面覆盖着篷布,好奇者获悉是盖着的水箱,坦克由此而得名。这一新武器的应用太显仓促。1916年,英国未经充分的试验就将数量有限的坦克用于索姆河战役。1917年底,经过实质性改进的坦克再度应用于康布雷(Cambrai)战役,300辆坦克冲破了德军的防线。由于未能迅速跟进,获得喘息的德国人击退了英军。然而,此次战役却清楚地表明,运用得当坦克将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3)美国的参战交战双方都知道,如果战争再持续一年,拥有充沛武装力量及巨大工业潜力的美国无疑将会参战。然而,在美军到达战区之前,轴心国却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法军处于崩溃的边缘,战争的重担从1917年开始就日益落在了英国的肩?。协约国曾于1917年春季倾全力在西线进行了一次“大推进”。阿拉斯(Arras)的英军与维米岭(Vimy Ridge)的加拿大人均取得了胜利,但法军在崎岖不平的埃纳(Aisne)地区并未取得将领们所预期的胜利,精疲力竭的法军甚至发生了哗变。为了牵制德军,道格拉斯·海格(Douglas Haig, 1861—1928)将军指挥英军,在泥泞的战场上连续发起了9次进攻。但在7月31日至11月15日的第三次伊普尔战役(Battle of Ypres)中,除了加拿大夺取了帕斯尚尔(Passchendaele)之外,英军只向前推进了9000码,却付出了伤亡约50万的巨大代价。随着伤亡率的急剧上升,?队士气日益低落,才能不济的英军领导层面临进一步的压力。为了统一协约国的战略,11月底组建了最高战争委员会(Supreme War Council),但这一举措仍未能改变协约国的混乱与分裂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