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旁王朝时期的法兰西(9)

而且,大同盟正在被削弱。由于英国人的政策是阻止任何单一的大陆力量获得过于强大的地位,所以,他们渴望防止法兰西和西班牙统一在波旁?族的统治之下,与此相同,他们也渴望防止奥地利和西班牙统一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之下。在国内,他们面临着王位继承可能引发的一场争议,并且,商人阶层对一场有损贸易和不可能带来补偿的战争表示厌恶。在1710年,赞成和平的党派赢得议会多数而开始谈判,谈判以1713年在乌德勒支(Utrecht)签订一系列条约而告终。

《乌德勒支条约》是一份典型的力量均衡的和约,法兰西没有在其中遭到羞辱。英格兰获得法兰西丢掉的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哈得逊湾的领土,而法兰西保住了魁北克、路易斯安那和他的加勒比海诸岛。在一定意义上,路易获得了发动战争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安茹的菲利普被正式确立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也得到了确保。然而,法国和西班牙的王权再也不会由一个人所执掌,所以,同盟也赢得了他们想要的。而且,英格兰从西班牙手中获得了地中海的梅诺卡岛和控制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要隘直布罗陀巨岩(Rock of Gibraltar)。英国人还得到了阿西恩托,获得了向西班牙殖民地运送奴隶的权利,这种权利也同时使其获得了走私的机会。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所得到的补偿是,获得了比利时和原属西班牙的领地米兰与那不勒斯。在比利时(当时是奥属尼德兰),荷兰被给予?利可以驻军在某些设防的城镇即“边界要塞”,以便更好地防御法国可能发动的侵略。由于其对大同盟的忠诚,萨伏伊公爵最后获得了撒丁岛作为奖赏,并得到国王头衔。勃兰登堡选侯也获得了奖赏,被给予了仅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外有效的王室头衔,成为在普鲁士的国王(不是普鲁士国王)。

然而,在法兰西与英格兰之间为建立海外帝国所进行的对抗并未减少。《乌德勒支条约》签订之后,在印度,如同在北美一样,每个国家都继续设法在领土和贸易上取代其他的国家。在欧洲,荷兰并没有从防备法国中获得安全感,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查理六世(1711?1740)从未放弃成为西班牙“查理三世”的希望。对意大利领土的分配没有使任何人得到满足,无论是意大利人,还是其他人都是这样,在后来的20年中充满了有关意大利的恶毒谈判。简言之,和平存在着致命的裂纹。

7.法国的侵略

认为欧洲在17世纪遭受到一场严重危机的人,都可以从路易的侵略所导致的恐怖中找到许多证据。路易的战争对人的生命和经济资源的整体损耗非常巨大,特别是法国在奥格斯堡联盟战争中对德意志帕拉廷城的故意毁坏上。马尔普拉奎特战役在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造成了4万人的死伤,其血腥场面直到一个世纪之后拿破仑发动的俄国战役,还没有其他战役可及。在战壕工事背后还有许多苦难,特别是在1693年到1694年对法兰西造成打击的大饥荒。马尔普拉奎特战役(1709年)那年,是法国现代历史上最可怕的年头之一,非常寒冷的天气、谷物歉收、饥荒、暴涨的价格,再加上无情的政府为了延迟崩溃而征收更多的税收,造成了普遍的不幸。巴黎人在嘲讽性的主祷文中痛苦地抱怨道:“我们在凡尔赛宫的父,你的名不再神圣,你的国不再伟大,你的意愿不再将于地上和水上实现,赐予我们今日之食,那是我们到处所缺。”

路易将自己塑造成天主教的斗士,在1685年《南特敕令》被废弃后更是如此,而奥兰治的威廉则被拥护为新教的斗士。然而,路易在侵略上不像他的前辈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他并不真的希望扑灭荷兰的新教。威廉在博恩的胜利给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带来了新的苦难,法国人在英格兰和新英格兰遭到憎恨,因为他们是天主教徒。但是,在最后,反对路易的大同盟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复杂混合体,宗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路易十四没有为欧洲或法兰西取得永久的稳定,他的权威随着他的去世而消失。当他的送葬队伍经过巴黎的街道,得到的是众人的嘲笑,尽管他仍旧是占法兰西人口多数的乡村民众崇拜的偶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