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4)

八、 军事组织的调整和改革及对后世的影响(330 A.D.334 A.D.)

奥古斯都所运用的政府组织策略,授与总督全部的统治权力,尤其在皇帝直辖的行省更是如是。方面大员无论平时或战时,按照个人的作为获得奖励或接受惩处,穿着文官的袍服在法庭治民,也要能全副铠甲率领军团出兵征战西塞罗以代行执政官头衔出任西里西亚总督,他用元老院和人民的名义,对不列颠的部将授与同等的权力。。在税赋的征收、法律的执行和军事的指挥,享有至高无上的大权,所以只要个人的忠诚产生问题,统治的行省也会涉入谋叛的活动,虽然如此,这种组织和用人的策略还是很少改变。从康茂德临朝到君士坦丁统治,将近有一百名总督运用各种方式,打出反叛的旗帜,纵使有人获得成功,但是在君王猜忌和残酷的作为之下,很多无辜者受到枉曲,涉嫌者受到阻止杜博斯神父(Abbe Dubos)很用心的研究过奥古斯都和君士坦丁的各项制度,特别提到,要是奥托(Otho)在执行密谋前被处死,那么我们现在看他就会像科尔布罗(Corbulo)一样,受到不白之冤。。君士坦丁为了确保王权的稳固和帝国的平静,不受掌握方面大权臣属的威胁,决定把领军和治民的权责分开,一劳永逸解决帝国的隐忧,以往虽然也曾实施,都是一时的权宜做法。

禁卫军统领在过去掌控帝国的军队,现在把军事指挥权转移到主将的手里。君士坦丁设置步兵和骑兵两位主将,位阶都?“特勋阶”的侯爵,平时负责部队的训练和纪律,战时无论军队是由步兵或骑兵编成,由这两位主将共同指挥。等到帝国划分为东西两部,主将的人数也就倍增,后来又将负责莱茵河、上多瑙河、下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四个边区的将领,按照同样的位阶和头衔区分指挥权责,防卫帝国的任务交付给八位步兵和骑兵主将。在主将下面又设三十五位军事指挥官,配置在各行省,其中三位在不列颠、六位在高卢、一位在西班牙、一位在意大利、五位在上多瑙河、四位在下多瑙河、八位在亚细亚、三位在埃及以及四位在阿非利加。他们的位阶通常是伯爵或公爵虽然在史籍和?典上经常提到军事阶级的伯爵和公爵,但是我们还是要从《职官志》有关资料中,真正知道编制上的数量和职位。,其中是有一些区别,跟现代语言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在使用时会让人感到奇怪。要知道这是运用拉丁文所产生的讹误所造成,一般他们对军事首长都用第二种称呼,也就是各行省的军事指挥官全都是“公爵”。其中不到十位享有更尊贵的地位,他们的位阶是“伯爵”,不仅是荣誉也深受器重,是君士坦丁的宫廷所授与,伯爵的服饰可以着金带以示区别,而且俸给非常优厚,可以用来维持一百九十名下属和服务人员,及一百五十八匹马。

各级将?奉有严格的规定,禁止干涉民政,尤其是司法和税务,但是在军事指挥和部队有关事项,也独立于文官系统之外。君士坦丁在这个时候,对教会阶层给予合法的制裁力,使得罗马帝国在民事和军政方面获得良好的平衡。由于这两个部门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且双方的行事原则大相径庭,经常会引起争执造成不和,有的地方对帝国是产生好处,但是也会带来有害的影响。当然行省的将领要与总督联合谋叛引起动乱,确实会很困难,可也别期望他们能齐心合力服务帝国。等到有事之际,军方迟迟未能发兵救援,而且行政部门也不愿向军方低头。部队没有接奉命令,也没有?草的支持,经常是留在原地待命,把国家的安全置之不理,让毫无防卫能力的民众,任由愤怒的蛮族去蹂躏。君士坦丁的分权,使得国家丧失进取的活力,倒是能够确保君王的统治。

提到君士坦丁还有一件革新之举应加以谴责,其结果是斲丧军队的纪律,造成帝国陷入沦亡的局面。在他与李锡尼争夺天下,赢得最后胜利之前,有十九年的时间不顾帝国的安危和人民的福祉,全副力量投入内战。敌对的双方为了逐鹿罗马世界,把防守边疆的兵力大部分抽调一空,各方控制地盘内的大城市,像帝国的边界一样,驻扎数量庞大的军队,把自己的同胞视为绝不饶恕的敌?。等到用国内守备部队平定内乱以后,战胜的君王缺乏智慧和毅力,用来恢复戴克里先严格要求的军纪,制裁带来致命影响的放纵行为,这种习性的养成,在于过分溺爱部将和军事制度不彰所致。君士坦丁统治期间,宫廷掌握的部队称为内卫军罗马军队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编组形态,无论是历史学家、罗马法规或者是《职官志》,都显得讳莫如深。戈德弗罗伊从《狄奥多西法典》的有关数据中,撰写出冗长的专书以及简缩的摘要,可以供我们参考。,还有负责守卫边疆的部队称为边防军,这两种军制差别很大,为此订出相关法规。内卫军的待遇较高而且能享受特权,?非是应付紧急的战争状况,平时驻扎在宁静无事的行省,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兴建军营,运用高压手段实施军事统治。士兵日久顽生,逐渐忘怀军职应该具备的素养,过着纸醉金迷的平民生活,不是自甘堕落去从事小本行业,好赚取蝇头薄利,再不然就是无所事事,整天在浴场和剧院打混度日,完全失去积极进取的活力。部队变得不重视军事操练,专一讲究饮宴和穿着,他们平素的作为让帝国的臣民感到畏惧,等到蛮族大军压境,表现出战栗畏战的怯懦姿态阿米阿努斯(Ammianus Marcellius, 330 A.D.395 A.D.,军人和历史学家)特别提到国内部队爱好睡柔软的床铺,在大理石的房屋里休息,他们的酒杯比刀剑还要来得重。。

戴克里先和他的同僚,沿着大河兴建坚强的防线,现在不是疏于工事的保修和维护,就是缺乏守备的决心和勇气。边防军表面上还保持原有的数量,可以负起守备的任务,但是他们的战斗精神已经恶化到屈辱不堪的地步,只要有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些困难和危险就会全部暴露出来,尤其是他们的薪给和恩赐只有内卫军的三分之二,更是让人愤愤不平。甚至就是特种部队和军团,待遇已接近内卫军的水平,在荣誉的称号方面,不及内廷部队受到君主的宠爱,难免心存梗蒂。君士坦丁一再对边防军发出严厉的威胁之辞,说他们要是胆敢变节叛乱,或者纵容蛮族入侵,分享掠夺的战利品,就要派大军镇压,严惩不贷,但是这些都无成效可言。所以会不断发生灾祸,主要是当政者的作为欠当,用不公正的严厉手段无法解决问题。虽然建立功勋的君王费尽心血,恢复边疆守备部队的实力和数量,帝国一直到最后发生分裂为止,君士坦丁轻率而软弱的施政作风,所造成致命的伤口,使得民不聊生,国力凋敝。

在位者畏惧有实权的将领和部队,同样采用怯懦的策略,打散战力集中的单位,贬黜有军事才干的官员,认为愈是软弱无能的部属愈会听命服从,以至于有几位君主心存这种想法,采用各种制度来推展,尤其君士坦丁更是如此。罗马的军团因为百战功高产生狂妄的骄气,自认有实力可取而代之,战胜的营地经常成为反叛的温床。自古以来,军团从建立开始保持六千人的兵力,一直到戴克里先当政,每一个军团在罗马帝国的历史上,都是战争胜利的宠儿,光耀夺目占有一席地位。不过数年之后,这些巨大的战斗体减缩到人数极为薄弱的地步,举例来说,七个军团加上一些协防军,部署在阿米达城抵抗波斯人的围攻,整个守备部队加上不分男女的居民,还有逃离乡村的农夫,总数一共不到两万人阿米阿努斯在叙述这场战事的时候,指出两个高卢军团奋不顾身的对敌发起冲锋,等于是以卵击石,无济于事。(译按:要知道共和国时期,罗马军队出征,每位执政官所统率的部队只有两个军团而已。)。基于事实和一些证据,相信军团部队的编制和有关的战斗精神和纪律,全部出于君士坦丁的决定。虽然保有原来的番号和荣誉,但是军团的步兵只有一千人或五百人,过去很多单独服行任务的分遣部队,经常发生谋叛事件,现在感到实力微弱不敢轻举妄动,就是一旦生事也容易加以制止。

君士坦丁后续各帝,沉溺于夸大的炫耀心理,发布的作战序列有一百三十二个军团,铭刻在官兵总名册上,以显示帝国实力举世无双。这些部队在减编以后剩下的人员,再分配到几百个步兵支队和骑兵分队。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员、番号和旗帜,确实令人生畏,也可以看出各个不同的民族齐心效忠帝国。罗马民权伸张的共和国时代,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全在于力求简约务实,虽然留下的痕迹很少,但是在双方交战之际,罗马军队的严阵以待和亚洲国家的乌合之众,成为强烈的对比。一位爱好古物的考据家,只要勤于爬梳,就可从《职官志》中找到很多胪列的项目;历史学家要想让自己满意,一定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根据查证各种相关资料,知道君士坦丁后续各帝在位期间,帝国的边疆有大军防守,经常性的驻地和派遣守备部队的位置,一共有五百八十三处,总兵力有六十四万五千人,数量之庞大不仅远超过古代的需要,就是以后的朝代也无法达到当时的规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