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提亚行省早先称为温德尼西亚(Vindelicians),整个区域的一方是从阿尔卑斯山的山巅延伸到多瑙河河岸,另一个方向是从多瑙河源头到因河(Inn)的会合口。这片平原目前大部分是巴伐利亚(Bavaria)选侯的领土,首府奥格斯堡(Augsburg)受到日耳曼帝国宪法保护。格里森人(Grisons)在山区平安度日,蒂罗尔(Tirol)是奥地利皇室众多行省之一。
位于因河、多瑙河和萨沃河(Save)之间的广大地区,在古代的名称是诺里库姆和潘诺尼亚,现在有奥地利、施蒂里亚(Styria)、卡里西亚(Carinthia)、卡尼奥拉(Carniola)、下匈牙利(Lower Hungary)和斯拉夫尼亚(Sclavonia)。在最早的自主状态下,凶野的原住民紧密的生活在一起,受到罗马统治以后,仍然能够精诚团结,保持小家庭的制度。这里现在有日耳曼国王的宫廷,成为奥地利的权力中心,靠着实力自称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样称呼并不很适切,即使拥有波希米亚、摩拉维亚(Moravia)、奥地利的北部地区,以及位于蒂萨河和多瑙河之间的匈牙利部分,都是后来获得不算在内,奥地利皇室其余的领土,包括在罗马帝国的疆域之内,就面积而言只占很少的比例。
达尔马提亚若能称为“伊利里亚”比较适当,这是位于萨沃河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狭长地区,海岸的精华部分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一个行省,还有一个很小的拉古萨(Ragusa)共和国,仍保留古代的名称。内陆部分使用斯拉夫尼亚人的名字,称为克罗地亚(Croatia)和波斯尼亚(Basnia),前者接受奥地利的统治,后者在土耳其总督管辖之下。蛮族的部落仍然不断骚扰整个国土,呈现混乱未开化的独立状态,根本分不清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势力的界线。
多瑙河与蒂萨河和萨沃河会合后,就希腊人而言,应称之为伊斯特河(Ister),正式把梅西亚和达契亚隔开。达契亚是图拉真征服的地区,也是多瑙河远岸唯一的行省。如果深入研究这些国家目前的状况,就会发现在多瑙河左边的泰梅斯瓦(Temeswar)和外斯拉夫尼亚(Transylvania),在经过几次革命以后,已经纳入匈牙利的势力范围。摩尔达维亚公国和瓦拉几亚(Wallachia)公国则承认奥斯曼政府(Ottoman Porte)的宗主权。位于多瑙河右边的梅西亚,在中世纪分裂成为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两个蛮族王国,现在面对土耳其的威胁又再度联合在一起。
把色雷斯、马其顿和希腊这整个广大区域称为鲁梅利亚(Roumelia),是为了不要忘记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古老历史,后来为土耳其所沿用。在安东尼当政时,将色雷斯这个军事重地纳为行省,大致北起海姆斯(Haemus)和雷多普(Rhadope)山区,南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和爱琴海诸岛,虽然历经人事的沧桑和宗教的改换,君士坦丁(Constantine)在海峡比照罗马所新建的城市[译注] 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所选定的“新罗马”,即公元前657年由希腊移民,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所建之拜占廷。等到330年兴建完成后改为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1453年被土耳其人攻占后再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仍旧成为泱泱大国的首都。马其顿王国在亚历山大的统治下,征服亚细亚,因为先后两位腓力皇帝的政策,获得莫大的实际利益,要把原先自主的伊庇鲁斯(Epirus)和帖撒利(Thessaly)都算进去,整个区域从爱琴海延伸到爱奥尼亚(Ionian)海。要是追溯底比斯(Thebes)、阿尔戈斯(Argos)、斯巴达和雅典在历史上的赫赫威名,实难以想象古老希腊这样万世不朽的共和国,竟会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就是受到亚该亚(Achaean)联盟的有力影响,才会命名为亚该亚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