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飞
1944年,一个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列了一个名单,从德国纳粹手里拯救了1100个犹太人。幸存的其中一人把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话:“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entire”(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刻在了用自己金牙打成的戒指上,送给救命恩人。要知道,他的姓名差点列入惨遭德国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的名单,被时间淡忘。——历史并不是被后人瞻仰和缅怀的冰冷石碑,它应当是流淌在无数平常人血脉里的热情和激越、欢笑和泪水,只有这样,它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可被人们亲历,或者记忆。正如同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其实也是他代表身后整个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在历经万千磨难之后,集体向全世界发出的响彻环宇的一声怒吼。
同样,这声怒吼里也包含着《我的名字叫建国》里60个普通中国人的声音。这些普通人遍布大江南北,生于不同的年代和家庭,拥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从事不同的职业,姓氏也各有不同,然而,因为他们的名字中含有“建国”二字,从而,不仅仅是这个他们姓名缔造者个人情感和希望的寄托,而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紧紧绑定在了一起,更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政治色彩。
这60个“建国”是全中国90万个“建国”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个名字,他们可能比其他人更能感到这两个字的庄严和高尚。在他们的讲述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铿锵的口号,只有他们朴素的倾诉——他们伴随着国家的飞跃而经历过的平凡人生,以及他们发自肺腑的深情呼唤:祖国,与你同名,是我此生莫大的荣幸!
与其说,这本书是60个人的个体成长体验,然而,他们的个人成长史何尝不是新中国六十年来全体中国人的生活史、文化史、心灵史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捧读《我的名字叫建国》的时候,又何尝不是捧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以及我们心中不可承受的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往事的敬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