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改革的第一步:1980年的就业法案(4)

11月17日星期六,在诺丁汉召开的保守党工会会员大会上,我在讲话中又一次阐述了这一道理。罢工并不是唯一的问题,而是总体的社会主义者的经济策略。通过这一策略,工会组织的老板们把他们喜欢的垄断和保护结合在了一起。我以英国钢铁公司的罢工为例(它很快就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加以阐述:

英国钢铁公司想使用进口焦炭以使它的钢产品更具竞争力,但却遭到了全国矿工工会的反对。他们说:"虽然价格更高一些,但你们还是要买我们的焦炭。"如果英国钢铁公司同意这样做,它就会对汽车制造商提出同样的要求:"虽然价格更高一些,但你们还是要买我们的钢材。"然后,英国莱兰汽车公司和其他的汽车制造商就必须去要求消费者:"虽然价格更高一些,但还是请你们来买我们的汽车。"我们大家都是消费者,而作为消费者,我们都希望有权加以选择,我们都希望花钱买到最好的东西。如果外国的汽车或者洗衣机比英国的便宜而且质量更好,我们就会选择他们的产品。结果整个链条就断裂了。制造商希望市场能够保护他们的产品,这也是工会的要求。但同一工会的成员同时也是消费者,他们希望有一个开放的市场。他们不可能获得双赢,但却有可能两方皆输。

从1979年年底到1980年年初,我们继续修订就业法案,并在次级行动和豁免权问题上花了大量时间。我们还逐项讨论了前工党政府制定的法案给工业造成的负担。其中一个负担是1975年就业保护法案中的计划11。计划11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显示了一个明显不会造成伤害、本着最佳的善意而采取的措施是如何违背立法者的最初意愿并造成了更高的失业率的。计划11规定,如果一个特定的企业的"雇用条款和条件" 经过了认可,就应当适用于整个行业。这一规定最初是为了解决低工资的问题,主要适用于战时的情况。但是近些年,它却被一些高收入群体加以利用,如那些为英国广播公司工作的雇员。在这种情况下,不幸的电视台老板就不得不负担这些费用了。总的来说,计划11迫使工资水平提升到行业中实力最强的公司的水平,结果造成大家失去了工作机会。

但是,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还是工会的豁免权问题。我们关于次级纠察行动的建议已经开始涉及这一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又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我们已经收到了平版及套色印刷工人工会的报告,规定了对新加入工会人员的审查要求[4]。我们做出的反应是,如果不是直接为某公司工作的人出于强迫雇员加入某一工会的目的而发起或者威胁发起罢工,那么这些人不享有豁免权。

12月13日,在议会上院就麦克希恩案做出决议之后,我们决定再进一步。麦克希恩案意义重大,因为它确认了在次级行动案例中现有的、范围广泛的豁免权。当时工会享有的豁免权大多数都源自1906年的劳资纠纷法案。1974年10月,工党以微弱优势在大选中获胜之后,大大扩展了这些豁免权。麦克希恩一案源于1978年开始的发生在全国记者工会与许多地方报纸之间的一场纠纷。发生纠纷之后,这些地方报纸依靠新闻联合会为他们提供的新闻继续出版经营。全国记者工会试图阻止,但却没有成功。他们先是向在新闻联合会中工作的全国记者工会的成员直接发出呼吁,在这一措施没有奏效后,他们又指示在全国性报纸中工作的工会成员一起抵制新闻联合会的新闻材料。《每日快报》做出了反应,向法院申请针对全国记者工会的禁令。1978年12月,上诉法院判决支持《每日快报》,认为全国记者工会的次级行动已经超出了纠纷目标的范围,因此不能享受豁免权。根据这一判决,法院可能会向全国记者工会颁布禁令。但是,当此案被提交给议会上院后,上诉法院的判决被推翻了。上院的主要依据是,出于法律的目的,一个行业行为"有助于推进劳资纠纷"--如果工会官员真的相信这一点,他们应当获得豁免权。这种主观臆断最具扰乱效果。它意味着从那以后,次级行动实质上将获得不受约束的豁免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