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矛盾重重

亨利对他与父亲的矛盾所作的描述被人广为接受。后来,当有人为写文章或写传记采访他时,他总是说自己的青春时代是在与父亲持久抗争中度过的,说父亲对他的不满是落后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例如,20年代时亨利曾与作家阿兰·本森做过长谈,后来本森写了《新生的亨利·福特》一书,书中说:"这个孩子的心总是充满了对机械的热爱,他父亲因此很不开心。父亲对儿子待在农场车间做活甚为不满,因为这小子老是在那里摆弄工具,违背了父亲的心愿。"用亨利自己的话说,威廉顽固地反对他操弄机械,使他俩关系恶化。儿子回忆说父亲很不满意自己为邻居免费修理钟表,不允许他再干下去,亨利对挣不挣钱很不在乎,于是只好等父亲上床睡着以后偷偷溜出屋,到附近的农场取回需要修理的钟表,一直到凌晨三点才能到家。母亲去世后亨利还接着这样干。福特家新来的管家遵从威廉的指示,禁止他在楼下大厅干私活,于是亨利就逃到了自己的屋里,安上一个小工作台在寒冷的深夜继续工作,仅有一盏小油灯相伴随,给他带来光明和温暖。亨利告诉本森说,儿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赫伯特·马蒂森:一个被束缚的男孩》,说的是父子冲突的故事:年轻人如何被父亲管制,不准他为邻居干活,直到他二十一岁为止。

根据亨利所言,由于自己在汽车行业里得到了成功,威廉起先的不妥协态度,日后就演变为一种酸溜溜的不以为然。亨利说,19世纪90年代,他首次驾驶着他的"无马大车"携带妻子和小儿满心自豪地回到迪尔伯恩农场。然而,当他把这辆仍显幼稚的汽车向家人炫耀时,威廉大为光火,根本就不喜欢,说它会把每匹马都从路上吓跑的。后来,当亨利放弃收入可观的工作而投奔汽车行业时,威廉很无奈,说他傻得真够可以。亨利回忆道:"父亲最后对我说,我还是赶紧自己生产汽车为好,不然等到我开工时人人都早已有车了。"亨利还不无尖刻地说:"1907年,当我们一天能生产出100辆车时,父亲就死了。"

然而,亨利如此描绘父亲当时如何与自己对着干,私心的确是重了些。这样做固然很好地衬托了自己奋发成功的英雄事迹,但事实也被歪曲得太厉害了。有人明确指出,威廉·福特其实并不是他儿子所描绘的那种人,绝不是一个冷酷和滴水不漏的老顽固,也没有恣意反对儿子从事机械行业。相反,他是一个思想很进步的农场主,对机器时代的曙光满怀热诚。威廉努力引导长子当农民,希望他成为迪尔伯恩的公民,也对儿子自己的事业取向持怀疑态度,这些都是有的,正如他有一次向邻居谈起儿子们时所说的那样:"约翰和小威廉没什么问题,但是我很担心亨利。他的心好像安定不下来,我也不知道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儿。"然而,老福特的确培养了亨利在机械方面的资质,儿子心灵手巧,其实他心里还是感到十分自豪的。

玛格丽特·福特·拉迪曼也谈过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说法要精确具体得多,和别人所说的都不一样。玛格丽特既是亨利的妹妹也是家中长女,母亲去世后在家庭各项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也很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父亲和子女之间都发生了些什么。对于威廉和亨利的关系,她的回忆和亨利一向的说法明显不同。玛格丽特坚持认为,亨利后来提到他和父亲的关系如何紧张,多半是他自己凭空想像出来的。

据玛格丽特所言,威廉·福特和长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从蹒跚学步起,亨利就紧随父亲到处跑,看怎么干活,并且像所有其他孩子一样,很想伸手帮忙。威廉自己操起工具来就很得心应手,儿子继承了善于修修补补的本领,父亲很是自豪。"爸爸很快就发现亨利有本领做出新东西来,"玛格丽特回忆说,"亨利觉得农场的车间需要添置新工具,爸爸很以为然。我们家的车间装备非常齐全完善,在周围的农场里也是不多见的。爸爸从来没有说过亨利为邻居修理钟表应该收什么钱。"至于亨利称当时如何半夜三更背着父亲偷偷修理东西,玛格丽特说这是"无稽之谈"。她还回忆说:"小时候亨利的工作台一直就摆在餐厅东边的窗户下面,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这是他的工作台,上面放的工具我们从来都不敢乱动。"

威廉自己显然对机器也非常有兴趣,他的心灵手巧是远近出名的,四邻八里都知道他做木工活、做手艺活以及修理农用设备等样样在行。玛格丽特说:"在农忙和收获季节到来时,一旦邻居的工具设备突然出了毛病,他们都会找上门求爸爸帮助修理。爸爸也很愿意尝试新方法,如果发现有什么新农具很好用并能提高工效,就会买来用。"几年时间里,为了减轻农活强度,他买过一台麦克·科尔密克收割机,一台割草机和一台干草装卸机。有一次当地设立了一个村镇委员会讨论迪尔伯恩和底特律之间的交通运输问题,威廉就是委员之一。当时在克里夫兰州曾试行过一个用电力车取代畜力车的方案,委员会在考虑运用这个方案时他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件事也许非常能说明问题。那次和亨利在前往底特律的路上看到了自行驱动的蒸汽机车以后,同一年夏天威廉乘火车到费城参观了大陆展览会。展览会于1876年举办,为的是庆祝美国独立战争百年纪念日,大型展会上美国制造和革新的机器设备各种各样、应有尽有。威廉出发前和一个侄儿以及两个邻居一起计划这次费城之旅,说是要去参观蒸汽耙犁和道路机械的测试。如同所有其他思想进步的农场主一样,他很有兴趣探讨有什么可能用蒸汽动力来干农活,这个话题在19世纪70年代的报章杂志中曾有广泛讨论。老福特旅行途中非常开心尽兴,费城西部的高山峻岭风光旖旎,令他赞叹不已,他也参观了费城的许多历史遗迹,如美国独立纪念馆等。他心怀感触回到家中,认识到农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种种变化。玛格丽特回忆说,威廉和他的朋友们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都还在讨论展览会中的那些展品,以及蒸汽动力有可能带来什么奇迹。亨利坐在一旁听着,这些设想让他心醉神迷。

后来威廉对亨利选择汽车制造业不以为然,原因比亨利所宣称的要复杂一些。玛格丽特承认,当亨利首次把无马大车驾驶回农场时,威廉拒绝乘坐,因为儿子终于证明马匹要把公路让位给汽车了,对此父亲很可能感到愤愤不平。但是,父亲有可能也感到害怕,心想"没有必要仅仅为了感受一下在路上被什么东西推着向前跑的刺激,把老命给搭上。"后来亨利好几次又回家,向父亲解释汽车的原理,并保证说坐车很安全,于是父亲爬进了汽车,乘坐了好几回。坚冰一旦突破,爸爸对儿子的成就就感到非常自豪,在家里常常谈起,对邻居也时有提及。几年以后,威廉甚至还对儿子提出说想给点经济资助,让他开发和制造自己的汽车。根据玛格丽特所说,亨利拒绝了。

换句话说,这场两代人之间的冲突远远不像亨利所渲染的那样夸张和严重。诚然,亨利一心想离开农场,这使得威廉很失望,当时所发生的机械革命如此让儿子激动不已,也使父亲有点提心吊胆,但他并没有打击儿子的积极性,没有压制他的兴趣,更没有粗暴地对待过他。父子曾经认真地讨论过未来,对亨利最好走哪一条路的看法的确不同,但是他们之间的分歧却从来没有爆发为敌意。其实不论何时何地,父子关系从来就是如此,有些意见不和并不奇怪,一方提出建议另一方不愿接受也属正常。玛格丽特解释说,威廉和亨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埃德塞尔·拉迪曼是亨利最要好的朋友,他也证实说,亨利和父亲之间的意见分歧并没有伤害感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