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译序 身份的追寻与历史的天问(1)

在美国所有的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文本中,主人公对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的求索无疑都是作品许多主题中最重要的一个。被称为新生代作家的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Fae Myenne Ng)就直接以“骨”(Bone)一词为她1993年出版的第一部、也是备受赞誉的一部小说命名,这种径直追溯到先人遗骨的归宿、借回顾历史对几代人的命运的探究无异于美国华裔对自身处境发出的天问,无疑是以最直白的方式对这个主题进行挑战。小说的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它隐含的却是两性、家庭及民族的兴衰命运。借用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的话说,这可以说就是一个“民族寓言”,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同时,探究一个民族历史的根源,以便在官方书写的历史版本之外重读、重写被排斥至边缘的少数族裔被抹杀或被掩盖的真实故事,用以再现个人与民族的文化身份,这在后殖民理论语境中也是文学的文化研究之重要手段之一。小说不仅仅是表现个人和家庭生活经历的文本,也是“透过‘记忆、幻想、叙事和神话’重新发现百年来有关华裔‘隐藏的’历史的文本”。 [1]

《骨》的作者伍慧明1956年出生于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第一代中国移民的家庭。父亲于1940年移民美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学生食堂当厨师,母亲同小说《骨》中的人物一样,也是一位衣厂女工。伍慧明从小生长在一个讲广东话的家庭,自幼经历了《骨》中描述的许多事情。靠父母的资助,她1984年毕业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毕业,毕业后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的一家餐厅做女招待,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修改完成了她的处女作—小说《骨》。2008年5月,伍慧明在潜心创作15年之后,出版读者期待已久的第二本长篇小说《向我来》(Steer Toward Rock)。这是一部更加诗意也更为深刻的新作。 [2]

小说《骨》描写的是一个生活在旧金山唐人街三个女儿家庭的故事。小说中的父亲利昂·梁和伍慧明的父亲一样,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卖苦力养家糊口的男人。他常年出海,借以逃避与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母亲是位衣厂女工,是那种顺从男人、吃苦耐劳、对老人和子女都全力照顾却毫无怨言的典型旧式中国女性。她先是嫁给长女莱拉的父亲傅里满而遭遗弃,后又为一张绿卡嫁给了利昂,生下了安娜和尼娜两个女儿。三姐妹中的老大莱拉是一所小学的教育协调员,负责帮助移民的孩子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交流。她一直

[1] 何文敬. 铭刻先人轨迹:《家乡》中华美自我的再现. 见:何文敬、单德兴主编. 再现政治与华裔美国文学.台北: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1996, 第101页。

[2] 小说的中文题目为作家本人所译。

022

与父母住在一起,在他们精神上遭受重创时给了他们最大限度的安慰与支持。二女儿安娜和家里生意上的伙伴、翁家的儿子奥斯瓦尔多恋爱,但由于最后两家合作不成,翁家骗走了梁家的全部投资,致使两家关系破裂,安娜与奥斯瓦尔多的关系也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为此安娜选择了跳楼自杀。小妹尼娜在姐姐出事之后只身去了东部的纽约,当上了空中小姐和导游,借以逃避家中挥之不去的愁云苦雨。莱拉在悉心照顾父母、帮助他们从灾难中摆脱出来之后、在充分了解和理解了老一代移民的心路历程之后,也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和丈夫一起搬出唐人街,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与此同时,她并没有忘记保留她在唐人街、鲑鱼巷的根。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