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釜沉舟(3)

最终,贷款迅速膨胀,以至于凭借出口的利润都难以为继。日本银行开始破产,政府不得不为其买单。但是日本绝不会对此种大规模的经济衰败坐视不理,它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挽救措施来延缓这种极度的痛苦,并以此来克服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经济萎靡。经济萧条使得市场每况愈下。有趣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正当经济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西方并没有注意到日本的经济已经溃不成军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还在谈论着日本经济的奇迹。

这与中国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如出一辙。两国的经济都严重依赖出口,它们都保持着起伏不定的高增长率,并且当增长率开始出现衰退时,它们都可能崩溃。

中国的经济显现出兴旺与生机,如果你只着眼于其经济的高速增长的话,那么它确实令人瞠目结舌。然而,增长只是检验经济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是否有利润回报。中国的经济确实呈现了实实在在的增长,所获得的经济回报也确实满足了银行业的需求。但一旦增长出现减缓趋势,比如说由于美国方面导致经济不景气,那么整个经济结构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滑坡。

这在亚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照常理而言,日本将会压倒美国。但实际上,日本高速的增长率没有持续下去。当这种增长大幅度下降时,日本就经受了巨大的银行危机。危机过后,日本在接下来的20年里都没有彻底复原。同样,当东亚经济于1997年出现危机以后,许多国家都措手不及,因为当时东亚的经济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突然爆发危机使大家都始料未及。

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也十分迅猛。中国人认为自己可以持续地保持这种增长势头,但这种想法与基本经济规律是相悖的。有时候,经济循环在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的同时,也孕育了它们的丑恶弊端--的确如此。有时候,技术工人的极度缺乏也将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可以说,经济增长将受到许多结构限制,而中国也将无法避免。

中国面临的政治挑战

日本用一代人的缓慢增长来解决自身问题。它运用政治规律和社会准则来对该事务进行处理而没有引起动荡。东亚用了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诸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大刀阔斧地强制执行强硬的措施,但是可行性却非常有限,除非它们有强大的政府能够承受这种压力。而另外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则就此一蹶不振。

中国的挑战是政治方面的。当国内出现经济下滑和资金终止注入等问题时,中国的银行体系,甚至整个社会组织都会动荡不安。企业发展的减缓会造成企业倒闭和人口失业,而在一个区域性贫穷和大范围失业的国家里,经济下滑的附加压力会引发一系列的不稳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