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园就像植物园

回想起来,昌平园就像一个植物园,树多草杂,地广人稀。

校园很偏僻,从校门走到车来人往的马路,需二三十分钟。附近是果园、农舍,白桦成林。

园里建筑不多,教学楼与宿舍区被运动场分隔两侧。比起燕园的一教、三教、四教、文史楼,以及后来的理科楼群,昌平园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集中在一个教学楼——主楼。

男生的二号楼、闲置的三号楼、女生的四号楼,前后三幢一模一样的四层楼房,在昌平园里也可算是高层建筑了。宿舍楼的一侧依次是小餐馆(“家园”)、浴室、水房、食堂及体育教室,另一侧则是几个并排的篮球场。三号楼一层有个很小的邮局,每周指定日期营业,只有两个办事员,包揽一切邮政、储蓄业务。女生楼门口有个“昌平博实”,历届都称其为“黑店”。宿舍楼一进门是电话室,大概有三台电话,一台专打市内,两台可打长途。每晚电话室一开门,必排长龙。

从宿舍楼到主楼,横穿操场是捷径。不过,操场四周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长满了灌木及矮树,靠近主楼一侧也没有出口,所以根本没有像样的路,只有一届又一届懒人踩出的羊肠小道。走的时候,点头哈腰是免不了的,头发、衣帽被树杈兜兜挂挂也是常有之事。天黑以后,这条捷径没有任何的照明设备,尤其在“昌平园鬼故事”流传的时期,走的人是很少的。

如果走运动场外缘的主路,从宿舍到主楼,大约要十多分钟。主路两侧种的全是银杏,秋风一起,便黄得很炫目。

主楼一层是图书馆,面积不大,几排书架、几排桌椅、木质地板。紧挨着图书馆有个电影播映室,最多容纳二三十人。我在那里看过《情书》《夜访吸血鬼》。

二层正对着楼梯有个小餐厅兼小卖部,做饭的、站柜台的各一人。那里销量最大的(其实也没得选择)就是速冻水饺、蛋炒饭和面条之类。做饭的师傅二三十岁,沉默寡言,穿着一成不变的迷彩服。卖零食与文具的似乎是个老太太,记不太真切了。

其余的就是教室,二层、三层、四层都是。

这就是昌平园在我脑海中简陋而完备的轮廓了。想来还有遗漏的,记得有个举办“扫盲舞会”、新年晚会、歌咏比赛的礼堂,在哪里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