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内有恶女,外有享受

□李国征

阅读的享受可以有很多种,培根曾经断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辞使人长于思辩。这话大概不会错的。而就文学欣赏而言,读了列夫?托尔斯泰,你会懂得战争是和平的必经之路,读了陈忠实,你会知道有时正义未必永远站在真理一边。等而下之,如果眼下的你是一个钟情少男或是一个怀春少女,当你在钟情怀春岁月希望重温《魂断蓝桥》或《少年维特之烦恼》所营造的缠绵与浪漫时,建议你不妨找来乌小白的《内有恶女》翻一翻,它会带给你一份别有韵味的独特享受。

“青春文学”走红使得不少贴着“青春”标签的赝品充斥书肆,从而使得真正的青春小说也时常处在大众阅读的白眼之下。在这种背景下,乌小白素面朝天般不加雕琢的文字悄然浮出水面,给以矫情、做作、无病呻吟等文学幼稚症污染了的青春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爽朗的风。她的作品,时代感突出,戏剧感浓郁,节奏感强烈,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下子就能紧紧抓住读者心头那根最敏感的情弦,让人难以自主地跟着她的文字而弹奏出仿佛能够看得见的淙淙清泉。或许可以这样说,要想让自己变得单纯,变得简单,那就读乌小白吧!

《内有恶女》无疑是乌小白的代表作,尽管在此之前她已经出过个人专集,也写过林林总总的不少其它文章。一个先声夺人的书名,注定了《内有恶女》会在当代青春言情小说擂台上泰山压顶般一举击溃不可胜数的同类作品。校内,家内,圈内,一个“内”字,决定了主人公在这个五彩斑斓的社会上所处的地位,这个地位,不会因为主人公的“恶”而有所改变。就其实质来说,作者赋予了“恶”字与其本意截然相反的内涵,这种“恶”,是一种挑战,一种叛逆,一种领时代风气之先的自信,一种荡涤传统伦理观念的勇气。“恶女”之“恶”,恰恰是新的世纪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表面上看,这部作品只是对一个大学复读女生短暂校园生活的大写意,而一个个戏剧性极强的细节背后,反映的却是“80后”莘莘学子力求推动时代变化和人性解放的大胆告白,是这一代人迥然不同于他们的前辈的人生轨迹的真实摹画。正因为乌小白本人也是一个“80后”,她才能以“当事人”的身份活灵活现地对今天的大学生活予以不走样的写真。可以相信,《内有恶女》的拥趸必定是和作者有着相同经历、相同情感、相同追求的同龄人。这也决定了这部作品绝对跳不出“青春文学”的定性范畴。

毋须讳言,从小说创作的技巧角度而言,《内有恶女》尚属稚嫩,远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且它与传统小说的窠臼化表达格式大异其殊。但是它的成功之处,恰是体现在表现手法的与众不同方面,表现在稚嫩当中透露出来的老练,这就是它的另类的风格,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写作方式的古灵精怪的表述手法。诙谐、幽默、调侃、搞笑,甚至耍贫,小说在这方面可谓“集大成者”,并不曲折的故事,在这种时尚化的语言叙述过程中,像一串串珠光闪耀的云母片,时时在读者的眼前飘动,令人在忍俊不禁之余恨不得把它死死攥在手里。当一个故事能把读者的情绪牢牢抓住的时候,当读者的喜怒哀乐在无意识中完全被作者所掌控的时候,任何教科书般的所谓创作技巧便都变得浅薄而可笑,于是更多的写作爱好者不由得又要发出像二十多年前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横空出世时那样的感叹: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所以,无论如何,《内有恶女》值得一读,即使不想被它醍醐灌顶,即使只是想开心一笑。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