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作为熟食店的老板,约伯斯·赛德维拉斯有很多熟人。其中有一个是在达拉谟工作的特种警察,他的职责是为达拉谟挑选雇工。约伯斯从来没有找过他帮忙,不过求他给安排几个工作,约伯斯还是很有把握的。经过商量,他答应帮老安东纳斯和乔纳斯找工作。尤吉斯相信自己能找到工作,不用任何人帮忙。没错,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他来到布朗的工厂,排队等候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工头看中,因为他在人群中显得那样鹤立鸡群。接下来的面试简短,开门见山。

“会说英语吗?”

“不会,立陶宛语。”(尤吉斯认真学过这个词)

“找工作吗?”

“是。”(点头)

“以前在这儿工作过吗?”

“听不懂。”

(工头用力比画着手势,尤吉斯使劲儿摇头)

“清扫杂碎,行吗?”

“听不懂。”(还是摇头)

“Zarnos. Pagaiksztis. Szluofa! ”(“水龙带。钩子。扫帚。”——立陶宛语)(比画着各种清扫动作)

“嗯。”

“看见门了吗,Durys(门——立陶宛语)?”(手指着门)

“嗯。”

“明天七点钟。明白吗?Rytoj! Prieszpietys! Septyni!(明天早饭以前!七点钟!——立陶宛语)”

“Dekui, tamistai!”(谢谢,先生!——立陶宛语)就这么简单。尤吉斯转身离开,成功来得太突然,等他猛然间意识到的时候,他难掩内心的兴奋,大喊一声,身体高高跃起,然后一路狂奔。有工作了!有工作了!他一路飞也似的跑回家,一阵风似的闯进门,惹得刚刚下夜班回来睡觉的房客好不恼怒。

与此同时,约伯斯也去见了警察朋友,得到的答复令人鼓舞,所以一伙人都兴高采烈!在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要做了,于是约伯斯就把铺子交给露西亚打理,自己要带领朋友逛一逛罐头镇。一路上,约伯斯神气十足,俨然一位乡绅陪着客人参观自己的庄园。他也算这里的老人了,镇里所发生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对此他颇感得意。是的,这里的土地归那些老板所有,可他有权领略这里的风景,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吧。

他们走在通往屠场区的大街上,街上人流涌动。现在清晨已过,但街上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仍有大批的人流涌入屠场区的大门——这个时候来上班的人都属于高级别的雇员,办公文员或者速记员之类。女人们则坐上等候在那里的有两匹马拉的马车,车一坐满就开始飞奔起来。远处,牛的哞哞叫声重又传来,仿佛大海深处的波涛。他们循着这叫声走去,心中充满了好奇,就像孩子要去看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事实上,这样的比喻真的很恰当。他们跨过铁道,看见街道两旁一圈一圈的牛栏,里面挤满了牛。他们本想驻足观看,不过约伯斯催着他们往前走,前面有一处台阶,顺着台阶登上瞭望台,站在上面,四周的景象尽收眼底。这景象震撼人心,他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屠场区占地大约一平方英里,而大大小小的牛栏占据了其中一半以上的地面儿。由南往北极目望去,一片牛栏的海洋。每一圈牛栏里都挤满了牛——你可能从来没想过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牛。红的,黑的,白的,黄的;老的,小的;硕大的公牛在怒吼,刚出生的小牛犊在哞哞叫;奶牛眼神温驯,长角的得克萨斯公牛脾气暴躁。它们的叫声汇聚在一起,让你感觉到仿佛世界上所有的牛棚都建在了这里。至于这里究竟有多少牛,可能没人能数得过来,光是数那些牛栏你就得数上一整天。牛栏里由长长的过道隔成各个区域,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道门。约伯斯告诉他们,这样的门有两万五千个。他最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里面罗列了很多这样的统计数据。现在能够把这些数字讲给客人们听,令他们一惊一诧的,约伯斯颇感得意。尤吉斯也多多少少有了些自豪感,他不是刚刚找到工作了吗?他不也是成了这屠场里繁忙活动的一个参与者、一个庞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吗?有一些人骑着马在过道上跑来跑去,脚蹬马靴,手里挥舞着长长的鞭子。他们一个个紧张忙乱的样子,彼此打着招呼,有时也招呼一下那些赶牛的人。他们是来自远方某个州的赶牛人、养牛人, 也有一些掮客、代理商和各大肉食加工厂自己的收购员。

他们时而停下来查验一群牛,接下来是讨价还价,彼此说话直截了当,简单干脆。只要买主点一下头或者放下鞭子,一笔交易就算达成,然后他会掏出一个小本子,在上边做些记录。整个上午,这样的交易会有数百起。约伯斯手指着一个方向,顺着这个方向他们看到了牛过秤的地方,一个巨大的磅秤,一次能称十万磅重的货物,结果自动记录。他们站的地方靠近牛场的东侧入口,而这一侧刚好挨着路轨,一列列货车正隆隆驶来,上面载满了牛。这样的情景持续了整个晚上,现在所有的牛栏都已牛满为患;而到了今天晚上,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牛栏都会变得空空荡荡。整个牛场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运转着。

“这些牲畜都会去哪儿?”伊莎贝塔大娘愕然。

“到了今天晚上,它们都会被宰杀、加工完毕。在加工厂的那一侧还有更多条路轨,加工完的肉制品从那儿被车运走。”约伯斯淡然回答。

向导接着讲解说,屠场区内的铁路线长达二百五十英里。每天有十万头牛、十万头猪和五万只羊在这些铁路线上被运进来——这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有八百万到一千万头活的牲畜被宰杀掉,变成人们嘴里的食物。只要你站在这儿细心观察,你就能够感觉到畜流的缓慢移动,方向是加工厂。一群群的牲畜被赶上一条条大约十五英尺宽的坡道,然后拥向一座座高过畜栏的栈桥。栈桥上畜头攒动,川流不息,争先恐后奔向生命的终点。看的人啧啧称奇,全然不觉这是一条死亡之河。当然,我们的这帮朋友都不是什么风雅之士,这情景自然不会让他们联想到人的命运,他们想到的只是这里神奇的工作效率。约伯斯继续解释道,栈桥一直通向远处建筑的顶部,那些猪靠自己的四肢力量沿着栈桥爬上去,然后在自身重量的带动下经过一道道工序,最后把自己变成猪肉。

“在这里,他们不浪费任何东西,”向导说,然后又打趣儿地补充道,“他们把猪身上所有的地方都派上用场,除了猪叫声。”令他感到得意的是,这些单纯的朋友竟然把这句在罐头镇尽人皆知的俏皮话当成了他自己的创造。在布朗工厂的主办公楼前有一块儿小小的草坪,可是你知道吗,这可是整个罐头镇上唯一的一抹绿色。同样,关于猪和猪叫声的笑话是这里所有导游的经典讲解词,而这也是在整个罐头镇上你能够听到的唯一的一点儿幽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