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自己的退路

将自己置身于悬崖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了自己一次向生命成功的高地冲锋的机会。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遛达遛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 阴阳头 。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足不出户,演讲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与此相似,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和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成就一番伟绩,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扑下身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追逐既定的目标。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易。一些人常常战胜不了身心的倦怠,抵御不住世俗的诱惑,割舍不下寻常的享乐,因此半途而废,功亏一篑。那么,当惰性膨胀,追求的脚步难以为继时,不妨试着断绝自己的退路,勇往直前,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将自己置身于悬崖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了自己一次向生命成功的高地冲锋的机会。所以,当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当某件事情的发展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需要有一点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一位原籍北京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能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在这期间,他替人割草、放羊、收庄稼、刷盘子,只要有人能给口饭吃,他就会暂时停下他那疲惫的脚步。

有一天,正在唐人街一家餐馆刷盘子的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他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就选择了线路监督的职位去应聘。

过五关斩六将,眼看着就要得到那年薪35000澳元的职位了,不料招聘主管却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 你有车吗,会开车吗?这份工作时常要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初来乍到,糊口都成问题,能有车吗?但为了得到那个极具诱惑力的职位,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有!也会开!

那么,3天以后你开着车来上班吧! 主管说。

几乎身无分文的他3天要买车、学会开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这位留学生向他的一个朋友借了500澳元,在旧货市场上买回了一辆旧的不能再旧的甲壳虫轿车。

第一天,他看着朋友开车;

第二天,他自己颤抖着双手在草地上歪歪扭扭地开车;

他三天,他开着那辆老爷车左右摇晃着去上班了。

如今,这位中国留学生已是那家电讯公司的业务主管了。

我们不清楚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

这位中国留学生当初在应聘时如果稍一犹豫,不拿出一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劲头,说不定至今仍在哪家餐馆刷着盘子,或者给哪个农场主剪着羊毛。

正是因为面临这种无退路的境地,人才能集中精神奋勇向前,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人都习惯做事时给自己留一条或几条后路,但人有的时候应该敢于断绝自己的后路,因为 绝处可逢生 ,梦想事业成功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气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