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彻(3)

(洞彻)

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被失败打垮的人。他们选择了一颗失败的心,选择了一种充满牢骚和抱怨的生活,选择了绝望,却放弃了很多很多。

人生红绿灯

从孩提时,命运之神就好像特别跟迈克过不去。

四岁那年,迈克父母在一次车祸中死去,他被寄养在一个远房舅舅家。舅舅对他很刻薄,吆喝打骂是家常便饭。迈克懂事很早,学习非常用功,成绩出类拔萃,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但毕业那年,全国的经济形势都不好,辛苦找了一年工作,却丝毫没有着落。

对迈克最好的,是那位六十多岁的房东老太太,满头白发下,仍然能看出那份安详与高贵。每次迈克回来,她都会开门高兴地招呼他,尽管迈克自己有钥匙可以开门。看到迈克沮丧的样子,老太太总是安慰道:“迈克,事情没那么糟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迈克每次心里都很感动,但是他觉得,老太太根本就不会知道他的难处。他想,如果他能像她那样,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也一定会这样快乐。

有一天,迈克看着老太太出神的样子,不由得纳闷:在她的思想里,到底装着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那马路上每天都如此单调,对迈克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他终于禁不住地问她:“您每天都在看什么呢?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老太太笑眯眯地望着迈克,“孩子,那马路上的红绿灯,写下的是无数行人生命的征程,怎么会没有意思呢?”

“那有什么好看的呢?不就是红绿灯吗?”迈克还是不解。

“孩子,你还不明白。这人生呀,就像那红绿灯,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红的时候呀,就没法动了,动了就会出交通事故;绿的时候呢,就一路通畅无阻。”老太太顿了顿,“有时你远远看着那灯是绿的,等车子加速到了跟前,却可能突然就红了。有时远看是红的,到了跟前就变绿了。有的车到每个路口,都可能是绿灯变红灯,有的车到每个路口,都是红灯变绿灯。可是呀,他们最终都同样离开了这里,朝着遥远的地方去了。有了这红绿的变换,人生的步伐不才有快慢调整,人生的景色不才有五彩斑斓吗?为什么要为一次红灯而焦虑不安,或为一次绿灯而兴奋不已呢。”

迈克总算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在人生的路口撞着红灯,绿灯总会闪起,远方依然在召唤。带着对老太太的感激,迈克开始了新的努力。

四十岁那年,迈克成了美国最著名的电脑经销商,拥有亿万家产。在哈佛大学演讲那天,在如雷的掌声中,他没有忘记当年那位房东老太太的教诲。他平静地说道,自己只不过是遇上了人生的绿灯而已。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人生还有红灯;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前边可能就是绿灯。

评:成败体现不出一个人的价值,只是一种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无论成败,你都还有自己的价值,它比单纯的成败更值得重视。

(洞彻)

摆脱恶习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试想,那些学生们的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呢?

评:人的心灵就这么大,要想赶走那些不好的东西,实在太简单了,只要多往里装些好的东西就行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