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篇(7)

习惯18:学会谦虚礼让

关键词谦让

谦让是一种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为许多家长教子谦让待人的第一课。然而有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谦让习惯的培养,他们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 小太阳 ;对孩子百依百顺,任其摆布。他们以为这是对孩子好,殊不知却是害了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品质。

家长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把方便让给别人、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是与人交往的良好习惯,也是养成高素质人格所必备的。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每次谦让都是在家长的理性帮助下发自内心的选择,这样的孩子在品德方面的修养就已经找到了美的本质,这对孩子在健全人格方面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对待谦让

在传统教育中,谦让和礼貌、尊老爱幼等内容一起,都是一种美德。即使在现今强调竞争的社会中,谦让仍然还是一种美德代代相传。可是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孩子在经济上往往得到最优先、最可靠的保证。一些父母不惜一切代价投资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因此对谦让也失去了正确的态度。

有些家长的溺爱造成了孩子缺乏与别人分享的愉快体验,久而久之便滋长了唯我独尊、独占一切的思想。例如,有的孩子常常会说: 我喜欢的玩具,凭什么要给他玩? 另外,还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吃亏,无论什么事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例如: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经老师调解孩子已经和好,可父母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非去横加指责别人的孩子一番。殊不知这样做只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与品德的形成。

【父母应该做的事】

1.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对他娇纵,无限制地满足他的愿望,更不能给予他特殊的权利,使他高高在上。

2.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懂得谦让,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3.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从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在发生矛盾的过程中体会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乐。

4.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稳定谦让的好品质。

5.等孩子稍大之后,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时候需要竞争,什么时候需要谦让。没有原则的谦让,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在竞争面前的谦让是一种逃避,在危险面前的谦让是一种退缩,在荣誉面前的谦让是对胜利的不尊重,一味地强调谦让行为而不辨别谦让的原因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谦让最重要的是分享

谦让,有时候就代表着与人分享。现在,不少孩子因过多的宠爱而变得自私、狭隘。他们长大以后,习惯中缺陷会日益明显,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长大后无法与人正常交往,无法适应社会的生存规则。

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它含有共同拥有、共用的意思,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均摊的意思。分享是与独占、争抢行为相对立的,而后者常被视为自私自利的表现。从广义上讲,分享不仅包括对物质和金钱等有形的东西的分享,还应包括对思想、情绪情感等精神产品的分享,甚至还有对义务和责任的分担。当人们主动与别人分享本属于自己独有的一份东西时,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而那些只习惯于独自享受,在为自己谋利的过程中,不顾别人利益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共事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孩子分享呢?

影响孩子分享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年龄特点,主要是 自我中心 现象。 自我中心 现象是指儿童由于心理发展的局限性而在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指向自己、站在自己立场上的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儿童在行为处世时只想到自己而很难再想到别人,只关心自己而难以理解别人的感受,主观地认为别人所想的和自己所想是一样的,意识不到别人与自己有许多不同。二是我国国情。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人捧着护着,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缺乏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品质,属于他的东西从不需要分给别人,不属于他的东西父母长辈会千方百计为他弄来。加之经济迅速发展,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也为孩子 独占 、 独享 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三是成人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孩子不是生来就大方或自私,成人的榜样、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