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孩子撒谎怎么办(1)

27 孩子撒谎怎么办

重视理由

爸爸妈妈们,孩子有撒谎的毛病,无论是恶意的撒谎,还是善意的撒谎,都是不好的。如果养成了习惯,就会害了孩子一生,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孩子纠正这种不好的毛病。

追根溯源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小小的谎言没有什么危害性,甚至还觉得他们很可爱。其实这样危害是很大的。撒谎一旦成了习惯,当孩子长大后就会变成罪恶的根源。当这种习惯形成后再去改变它,就十分困难了。

撒谎腐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损坏互相信任的美德,说谎也意味着不尊重被骗对象。与经常撒谎的人在一起生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孩子在2~3岁时,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育都不成熟,还不能看出自己的言行之间有什么直接关系。对他们来说,行为远比语言重要,而语言都是模糊的,有多重含义的。

一般来说,从4岁起孩子们开始明白,故意说谎而误导别人是不对的。事实上,这时候或稍大一点的孩子对事实的崇拜几乎达到狂热的程度,如果发现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朋友说谎骗自己,他们会非常愤怒。一句特别的话,其真实与否远比说话者的意图要重要得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孩子的情商也相应提高,而诚实的性格却不然。5岁时92%的孩子认为说谎永远不对,75%的人说自己从未说过谎。到11岁时,只有28%的人认为说谎永远不对,没有人宣称自己从未说过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开始区分谎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是最坏的,比如“我丢了钟表,所以上午没法不迟到”等等。为了不伤害某人的感情而说谎就不那么坏,比如“我喜欢你的新衣服,它使你看上去更漂亮”等。而为了帮助别人而说的利他主义的谎言,已经被看做是可以原谅的、高尚的,比如“红红把身上弄脏了,是我的责任。是我让他走那条很泥泞的街道的,我以为那是条捷径。”

孩子不诚实有多种原因,有的可以理解,有的很难理解。幼年的孩子说谎一般是为了免受惩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让同伴羡慕。少年说谎更多是为了保护隐私

、考验权威、避免受窘。

虽然说谎在人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孩子习惯性地说谎或对关系重大的事情也不说实话,那么就成问题了。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所描写的:对重要问题撒谎,使爸爸妈妈处理起来更困难,撒谎成为一个问题就更严重。撒谎腐蚀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彼此间滋长了不信任,损坏了互相信任的关系。

孩子也经常有些其他的反社会行为,如偷盗、诈骗和横行霸道等等。其原因在于,不讲真话的孩子一般与不诚实的孩子为伍,形成一个小圈子,进而认为在圈外说谎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些不讲真话的孩子往往成为牺牲品。当我们发现孩子说谎时,便不自觉地认为这就是他的性格,因而总觉得他会干出其他反社会的行为。许多时候,爸爸妈妈的这些不自觉的想法,往往成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预告,孩子便按照大人的这些坏“期望”长大。

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孩子往往出自爸爸妈妈经常说谎的家庭。另外,管教不多,甚至厌弃子女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容易变成不诚实的孩子。

尽管人人都承认自己说过谎,但爸爸妈妈应该意识到直接或间接的说谎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当然,对孩子撒谎永远不会有正当理由。这并不是说你应该把所有事情都告诉孩子们,有许多事情是他们不必知道的,比如你的隐私或远远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的事情。即便如此,如果孩子偏要问你,也应该照直对他们说,完全没必要编瞎话。爸爸妈妈应该在家里不断地谈论诚实的重要性。为了保证使诚实成为孩子道德的一部分,可以让他们读一些强调其重要性的书籍,这对鼓励孩子的诚实正直也是很有益的。

欺骗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在课堂上撒谎的学生将来就会对同事、上司或妻子、丈夫撒谎,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不珍视诚实,把品德看做无足轻重的小事,我们的社会将变得多么可怕!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把教育孩子品质的重心,放在怎样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行上。

榜样魅力

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

列宁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所以常常把家里的东西弄坏。他8岁的时候,母亲带他到姑妈阿尼亚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小心,把姑妈的一只花瓶打破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看见。

很快姑妈发现了碎花瓶,便问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破了?”孩子们都说:“不是我。”

小列宁因为在姑妈家做客,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可是,小列宁的表情没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断定花瓶是小列宁打碎的。因为小列宁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每一次小列宁都主动承认错误,从不撒谎。

列宁的妈妈在想:这不是一件小事,该怎样对待小列宁撒谎这件事呢?当然,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严厉地处罚他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要想办法教育列宁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但是她却利用给列宁讲故事的机会,专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错误行为的羞愧感。

从此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有什么郁闷的事在折磨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