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周后,参加大赛的各组学生都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给郑堆组织的大赛委员会,总共有十二个设计方案。郑堆和同学们一起将设计方案贴在班级的墙上,并编出号码,但将参赛者的名字和小组隐去,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下用笔写出意见。参加校服设计的同学们的方案各不一样,有的是参考国外校服的款式,有的还将各年级的校服区别开来,有的同学还专门设计出自己班级的服装。我和几个任课老师也参与进来,并对郑堆组织的此次活动大为支持。
我亲自宣布大赛的最后方案,结果是郑堆带领的小组获得第一名,他们设计的方案色彩亮丽但不夸张,款式大方但不另类,尤其是将校徽的标志巧妙地设计在上衣和裤子上,既具有动感又体现了学校的特色。他们设计的春秋款和夏款都很适合各个年级的学生,因此,他们的方案得到了更多师生的认可。
郑堆和这次参加校服设计的同学们为自己的高中生活添上了精彩一笔,也引起全校学生们对美的重新认识,这为张扬个性的青春更增添了一份特殊的色彩。
要做就做世界级导演
“要做就做世界级导演”,听了这句话,你也许会以为这是某个大腕导演的豪迈之语,其实这话出自我班里十七岁的迪舟之口。他并不是口出狂言,这是他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迪舟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小时候常常“骑”在爸爸的肩上去看露天电影。淘气又不安分的他,只要一听说看电影就立刻安静下来。他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对电影那么痴迷,看着看着就能想象自己在影片中了。
迪舟随父母来到北京,和同学们玩的时候看到了电影院,于是他每周末都会去看电影,有时候即使是看过的,只要他喜欢,他还会去看第二遍、第三遍。
有一次,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不够用了,已经懂事的迪舟知道父母赚钱辛苦,他不好意思向父母伸手要钱,但又不想放弃自己喜欢的电影,于是他决定去捡易拉罐和酒瓶子。晚上放学后,他做完作业就去捡易拉罐和酒瓶子,为了捡到更多的易拉罐和酒瓶子,迪舟经常去小酒馆或小饭馆,为此遭到很多人的白眼和谩骂,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他心里明白,只要捡到的易拉罐和酒瓶子越多,他看电影的机会也就越多。就这样,迪舟坚持了下来,易拉罐和酒瓶子越攒越多。
父母做生意,平时很忙,对迪舟的学习要求并不是很高,但他的成绩却出奇的好。迪舟自己说,主要是小时候看到电影里的一些大人对孩子们说只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可以去很多地方。当时的他就在想,自己学习好了,也可以去很多地方,特别是去拍电影的地方。
小学毕业考试一结束,迪舟就和同学们相约去看电影,他还经常和同学们去电影学院玩耍。在电影学院的校园里,他看到食堂门口、教学楼大厅、操场旁边,到处都贴着电影海报。他仔细地看着那些海报,以至于同学们都在操场上玩了半天,他还在那里看海报。就在那些海报前,他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爱好,就是电影,而且他也觉得自己以后就要拍电影。同学们告诉他,这里学习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以后都是演员或者导演,迪舟就告诉自己以后也要来这里学习,也要拍很多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