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真的很平常(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心里都存有的情结,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子女成龙成凤的关键压在高考上,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子女能考上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就是他们最大的期望。而有不少学生肩负不了家长这种过高的期望,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心里也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将自己孩子暂时的考试分数和别人家孩子的考试分数比来比去,一次的考试,并不能代表孩子的一生。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每次考完试,班里不少学生都会和我联系。班上的孙丹在考完第一门语文后,就打电话告诉我说,她语文最多才能得一百分。

我心里猜想,孙丹考试的时候是做一个题目就计算成绩,我怕她因为一门成绩影响接下来的考试,赶忙问:“你考试的时候算成绩了吧。能告诉我你怎么计算的?”

“选择题第一个题就错了,扣三分,第十二题不能肯定,再减去三分……”孙丹计算得很认真。

听孙丹说完,我说:“接下来的考试,都不要去计算自己得了多少分,如果你要算,那就只用加法,比如做对十分就加十分。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哦,我明白了。”孙丹似乎还在惦记自己语文的成绩。

“心态保持平稳,你只要能把自己会做的题目都写出来,肯定没有问题。记住我的话,要计算也只用加法。刚才不是说还有几道题目自己不确定吗?你不确定的题目,大家都一样,别计较那几分的题目,心态放平和些。”

“张老师,我知道了。”孙丹挂了电话。

下午考完理综,我见到孙丹,她高兴地说:“张老师,您的办法真好。我看加起来的分越来越高,做题也觉得心情好多了,最后干脆不算了,不管它啦。”

“这就对了。高考时间很紧张,如果再花时间去计算分数,肯定会浪费时间。更危险的是,总是用减法在减自己的分数,只能让你心情更糟糕。”我说。

“是啊,我将不能保证的题目分数减掉,每次减一分,就问自己,我怎么又有一个不会做的,是不是后面自己不会做的更多。做题的时候还在思考那些题目到底怎么回事。”孙丹说。

“考场上最需要一颗平常心了,你这样计算分数,当然会影响心情了。心情不好,就会分心的,直接影响正常的发挥。”我接着说,“正常发挥就可以了,对待高考能像平时考试一样,肯定没问题。平和地对待考题,不要患得患失。范仲淹不是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嘛,对待考试也要这样。”

其实,“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这一观点是我总结我以前两个学生在高考中的做法。彭飞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他的成绩在班里徘徊在二十二名左右,按他的成绩报考重点大学有些困难。吴文俊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平时考试成绩就很突出,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他要报考的是清华大学,因为他平时成绩很稳定,各科老师都对他充满信心。他们两人关系很要好,考上大学后两人一起来找我。

但是,两人拿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却正好相反。彭飞考上了南开大学,而吴文俊的成绩令我很吃惊,他的分数离清华的最低录取线差一大截,只能上普通大学的一本专业。我当时问他,这怎么回事?

吴文俊说,他在考数学和理综的时候,都将做错的题目写在草稿纸上,扣几分都计算得清清楚楚。除了语文一门,他没有很大把握,其他三门他都计算得很准确。等到考完理综后,他心里很难过,却又不想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他觉得自己是学习委员,有那么多不会做的题目,扣了那么多分,要是对别人说,面子上挺过不去的。

一边的彭飞插话道,数学是他的弱项,他每次做数学题目的时候,每做对一道题他在心里都会给自己多加一分。他觉得反正自己数学并不是很好,只要能正常发挥,就不错了。在做高考题时,他告诉自己就像对待平时考试就可以了。在做最后的两道题时,他觉得自己前面做得不错,因为他自己心里的分数已经很高了,这样对自己更是信心十足。做完数学题,他觉得比平时用的时间都少了十分钟,最后再检查一遍前面不太肯定的题目。

一个是给自己做减法,一个是给自己做加法,而两人得到的却迥然不同。高考需要实力,更需要有平和、平静、平稳的心态。吴文俊是比彭飞实力强,但只因没有一颗平常心,不断给自己做减法,于是得到的并非是自己所希望的;彭飞实力虽然一般,但他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并不断给自己加分,他得到的是非凡的成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