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背负就笑忘

出名要趁早,这是张爱玲说给那些渴望成为名人的人的。站在生活与人生的立场,不能背负就笑忘,这句似乎更具有指导和警示意义。

生活千层百面,人生万千气象。尽管如此,人生不如意之事也十之八九,所以,苦涩的记忆是一个擦不掉的印迹,每尝一次都会觉得肝肠寸断。为了让自己放松一些,快乐一些,何不有选择性地记忆,放弃那些遗憾,选择那些甜一点儿,不那么苦的;选那些美妙的,丢弃那些丑陋的,笑忘不快之事。

还记得那个喜欢徒步撒哈拉沙漠、四处为家、喜欢原生态事物的台湾作家三毛吗?她小时候是个勇敢又活泼的女孩,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擅长语文。有一次甚至跑到老师那里,批评语文课本编得太浅太烂。

12岁那年,三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北最好的女子中学。初一时,三毛的学习成绩还行,但到了初二,不擅长数学的她在数学上一直滑坡,时常考试不及格。然而好强的三毛发现了一个考试窍门。她发现老师考试的考题都是从课本后面的习题中选出来的,于是三毛每次临考,都凭自己的记忆优势把课后习题背得滚瓜烂熟,如此一连几次她都考了满分。对此老师开始怀疑,特意在某一天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让她临时做一张考卷,结果三毛答了零分。这位数学老师在全班面前羞辱了三毛,用毛笔在她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圆圈。此情此景令全班同学哄笑不止。老师并没有罢休,又命令三毛到教室外面,在大楼的走廊里走一圈。她不敢违背,只好走完了漫长的一圈。

事后,三毛对这件丢脸的事情无法忘怀,心理上一直都未曾调整过来,渐渐地开始逃学、厌学,直至休学在家。甚至姐姐弟弟在餐桌上谈论学校的事情也让她痛苦,结果连吃饭她都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不肯出来见人,就这样有了自闭的倾向。

1991年,三毛在台北自杀身亡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能确切地说儿时的这段不快的经历跟她最终放弃了生命有必然的关系,但它确实是形成三毛自闭性格的主要原因,再加之其性格中固有的脆弱和偏执,自杀似乎也并不是毫无来由的。

忘却是一种能力,一种选择性的放弃。对于一些不愉快的事,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毫无意义的琐事,应该尽早地忘掉。因为这些心灵上的垃圾对别人来说丝毫不起眼,也许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根本没有人把它放在心上、当成回事。只有我们自己长久地留在心底,好像心上的一片乌云、水彩画上的一道抹不去的墨痕,影响个性整体的发展与完善。

我们拥有记忆的能力,却常常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强。博闻强记、过目不忘固然好,但忘记却不一定不好。

歌德说过,欢乐无穷又悲苦欲绝,一如情感,一如生活。生活本来就是由很多混合的味道组成的,甜和苦,酸和辣。是谁说快乐是肤浅的,只有痛苦是深刻的?牢记快乐的人生才是洒脱,快乐的记忆是重新开始的动力之源。活在痛苦的记忆中,人生难免充满了挫折感和失落感,生活的勇气何来?不就是从快乐中而来吗?

快乐的奥秘何在呢?首先在于忘掉一切烦恼,使自己虚怀若谷。遗忘是快乐的先行者。假如把心比做一个茶杯,这个茶杯首先葆有“空”的状态,快乐的茶水才能倒进去。否则,内心烦恼痛苦满溢,还能存进何物呢?

因为中年丧子,一对夫妻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一天,一位心理学家经过,问过之后说:“你们对孩子的感情之深令我感动。但是容我再问,孩子来人世上走一趟,受到你们的爱和温暖,现在他必须回到另一个世界,既不能活着为人,又不能安心地到另一个世界去,这样对他好吗?”夫妻俩停止了哭泣,开始用严肃的心情来面对心理学家的提问。

“你们的孩子一定很孝顺,是不是?”

“是的。”他们说了很多孩子乖巧、孝顺和品学兼优的事。

“你们这么哀伤不止,孩子知道了会不会难过啊?”

这时夫妻俩有了面对现实的表情。

于是,专家又问:“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些努力,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让日子过得更好些,让孩子更安心些?”

夫妻俩终于道出了肯定的答案:“我们愿意。”

逝者已矣,从此以后天各一方。最好的纪念方式是让生者过得更好,让不安与挂念的灵魂因此安息。

遗忘是背叛吗?忘掉生离死别,是为了记住更有价值的美好。整日沉浸在悲痛中,不是对死者最好的报答。任何一个真爱的灵魂都不会这么自私,要求生者记住彻骨的伤痛,不能自拔,或者干脆随逝者而去。就像这对夫妻,从打理爱子的房间开始,收藏好孩子的遗物,郑重地与他最后一次告别,把思念藏在心底,把爱延续给需要的生者,这样不是更好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