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1)

观察力——智慧的起点

第一篇观察力——智慧的起点

第一章观察力是什么观察的奥秘1观察——“思维的知觉”

从字面上来看,“观”和“察”都与眼睛有着天然的联系,都可以解释为“看”。“察”更有“仔细看”之意。但是,“看”是否就等同于“观察”、“不看”是否一定就没有“观察”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眼睛的确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黄帝内经》曾经记载:“天有日月,人有双目”,眼睛能“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人的全身共有四百多万条神经纤维向大脑中枢传递信息,其中双眼就占一半;人们从外界获得的数以亿万兆计的信息中的80%~90%都是通过视觉通道而获取的。

但眼睛并不是唯一的感觉器官。人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看到斑斓多姿的外部世界外,还可以用双耳来倾听美妙动人的乐音、高低缓急的声响,还能用鼻子嗅闻沁人心脾的气味,或者用舌头品尝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用手触摸感受物体不同的质地、硬度、冷热……这一系列感觉器官,同样不可忽视。

然而,生活中常常有人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也有人对耳边的声响“听而不闻”。这表明,光有感觉器官,还不能完成观察活动。由于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并没有在大脑中形成反应。这表明:视、听等活动必须有积极的思维参与,才能获得真正的观察。因此,心理学家称观察为“思维的知觉”。

观察既然是“思维的知觉”,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这种知觉就不是随意或模糊不清的。它是在综合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因此,我们认为,人们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主要靠眼睛)得到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的过程,就叫做观察。

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中,“观察”有其特殊的内涵。科学观察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指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针对一定的对象,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这种观察往往有充分的知识和工具准备,计划、步骤和指导观点都十分明确,还有翔实的记录、整理和总结。

2观察方式的分类

我们通常将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

(1)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一般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客体的直接感知过程。

直接观察往往跟自发观察紧密联系,没有中间环节,可信度比较大,有利于发现问题。但人们用肉眼或其他感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灵敏度和范围都非常有限。人眼能勉强分辨15厘米远、01毫米的东西,分辨更小的东西就很困难,更不可能像老鹰那样从几千米的高空看到陆地上的猎物。人耳的灵敏度也不可能与蝙蝠和海豚媲美。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