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个女政治家的成长(2)

为了加强她的权力基础,这位基民盟主席从2003年开始对许多事情都表明自己的明确立场。她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赞成一个严格的社会制度改革方案,即赫尔佐克委员会的建议方案,并将弗里德里希·迈尔茨激进的税收方案为己所用。

这意味着她要与莱茵河地区的资本主义综合保险体系决裂。默克尔率领基民盟重新回到了路德维希·艾哈德的路上。曾几何时,这个已经让基社盟想放弃的方案,却被这位基民盟领导人重新捡回来。为使基社盟和基民盟党内就医疗保险改革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默克尔投入的力量远比泽霍夫还要多,这就迫使泽霍夫这位基社盟的社会政策先锋退出了她的队伍。

泽霍夫并非惟一在公众面前成为“铁娘子默克尔”“牺牲品”的人,朔伊伯勒和迈尔茨也在此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妇女往往比男人更艰辛,如果他们在竞争中一样顶住了强大的压力,显示出超群的能力,那么,男士们自然就成了英雄,而女人们却经常被贬为冷漠的自私者。

在基民盟内作为一号人物的安格拉·默克尔受到的尊重超过爱戴,她不是那种很快会得到大家欢心的人。要成为“党的母亲”,对这位入伍时间不长的女士来说还缺乏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基础,也缺乏联盟党内部的密友或知己。而内向的性格和猜疑之心都是她很大的弱点。

东德的生活像烙印一样深入了她的骨髓,作为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孩子,她很小就懂得要谨慎行事,不可逢人就献出一片真心以及不轻易许诺等道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历至今还对她产生影响。她所信奉的自由经济思想和亲美心理,或许就是缘于西方社会在东德受太多压抑的反弹?对此,德国政坛也是众说纷纭。

安格拉·默克尔曾经是1600万民主德国公民之一。然而,在她的身上却有许多与一般东德人的不同之处:默克尔的母亲出生在汉堡,早年随默克尔的父亲来到民主德国,他们居住在滕普林,组建了牧师家庭;她的汉堡亲属经常给她提供西方的出版物和流行的漂亮衣服。她是学校的优等生,但行事常遭非议。在高中12年级时,因为不遵守学校“文艺演出”的规定,这位“领头人安格拉”和她的三位同学险些不能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她去莱比锡大学学习物理学,在那里认识了同学乌利希·默克尔。不久两人结婚,之后双双去了柏林。这段婚姻仅维持了4年。这位年轻的女科学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从不隐讳她对东德社会的反感,但她又非常适应那个社会,在研究所里的自由德国青年团担任文化委员就是一个佐证。她在研究所时的同事,现汉诺威大学教授汉斯-约克·奥斯滕说,她“当时组织一些讨论,其主题常常是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所不喜欢的”。奥斯滕曾经是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的党员,也是默克尔所在的自由德国青年团的领导。

人们经常说安格拉·默克尔有两次人生,她的人生经历很明显地分为完全不同的两块,其一是民主德国的自然科学家;其二是联邦德国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同样,她也是一位有着两副面孔的女性,在公众场合,她是一位作风严谨并疑心很重的职业政治家;而在生活中,她又是一位说话简洁幽默,面带微笑,充满魅力的普通人。

现在,安格拉·默克尔正努力争取她的第三次新的人生经历,即争取成为德国首位女总理。她认为,德国在经济、就业和科学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不能总是向后倒退。就像东德人拆除柏林墙那样,她决心要创造拆除制造隔阂的制度基础,以拆除陋习之墙、仇恨之墙以及恐惧之墙。

这位东德女性希望在统一了的祖国里,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快乐,在国家经济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再造辉煌。也就是说,安格拉·默克尔想要让民众更加自由,世界更加和平,在减少税收及福利的基础上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这意味着,在可能的将来,德国人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完全依赖国家而免除个人的一切负担,包括最重要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负担。

对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的方案,这位前民主德国公民早在柏林墙和铁丝网后面就进行过认真的研究。这个方案之所以令她振奋不已,就在于当时它是无法付诸实现的。这位东德的物理学家比一些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成长的西德人看得更清楚,她知道是什么力量促使自由、竞争和社会平衡三位一体,共同汇聚于一国之中。作为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想激发这股力量为创建新的生活而奋斗。因此,在一位来自新联邦州的女士的带领下,这个反应迟钝而又缺乏勇气的国家完全有可能扭转乾坤,从而使统一的德国奔向崭新的前程。

胡戈·米勒-福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