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运筹帷幄的幕后英雄(1)

汉高帝刘邦的过人本领,就是善于用人。汉初人才济济,武将如云,文臣如雨。在刘邦麾下的谋士中,以萧何、张良、陈平三人最为杰出,堪称谋士三杰。

在三杰中,萧何与刘邦走得最近,两人在沛县时,便已经是好朋友了。当时,刘邦还是一介布衣,萧何是沛县吏掾,虽然只是芝麻小官,但在沛县这种小地方,也算是有点权力的人。刘邦为人性情豪爽,不拘小节,不免得罪一些人,萧何觉得他与众不同,多次暗中相助。后来,刘邦当了泗水亭长,与萧何成为同事,关系更是非同寻常。刘邦有一回到咸阳去服役,同事们都送他三百钱作为路费,萧何送了五百钱,比其他人多了两百钱,这也可看出两人的交情不错。

萧何早年的事迹,乏善可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这个人的特点就是冷静、务实、严谨。刘邦起义后,萧何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助手,一则是因为刘邦信任他,二则是因为萧何恪尽职守,不贪功,不贪财,凡事从大局着想,品格高尚。

从秦末起义到楚汉战争,萧何为大汉帝国的奠基作出巨大贡献。

刘邦占领咸阳城后,诸将大多忙着抢夺金银珠宝,大家都认为战争结束了,该发发财了。萧何在这个时候格外冷静,他入咸阳城后,没有去哄抢财物,而是先到丞相府、御史府,将秦国的律令、文书、地图统统收集起来,以免这些珍贵的文献毁于战火。这批文献在日后的楚汉战争与汉帝国的制度建设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秦帝国的文献包括了大量的军事资料,比如全国军事要塞的分布与地形、各地户口人数、经济情况等等。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使刘邦在未来战争中得以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刘邦被封汉王后,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实际上成为汉政权的第二号人物。萧何一生谨慎,但有时也有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他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他是第一个认识到韩信价值的人。那时的韩信既无赫赫战功,甚至在军中的地位也不高。萧何慧眼识英雄,不仅亲自追回韩信,并且向刘邦建议以非常规的方式将他破格提拔为大将。日后的事实证明,萧何此伯乐之功,乃是汉军由弱转强之关键。

四年楚汉战争中,萧何并没有在前方战场立战功,出奇谋,而是经营大后方,功勋卓著。在四年的时间里,大后方政治经济均十分稳定,刘邦没有后顾之忧,粮草与士卒源源不断地输往前线。刘邦多次遭到项羽的重创,先是彭城惨败,损兵折将数十万人,后又遭遇荥阳之败,每当危急时刻,萧何总是想方设法从关中征集兵源,以补充前方巨大的损耗。可以说,萧何是汉军的后勤总司令,而且非常出色。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论功行赏,将萧何排在第一位,封为酂侯。很多将领十分不服气,纷纷反对:“我等披坚执锐,参加的战斗多则百余,少则数十,提着脑袋拼杀,攻城略地。可是萧何却没有立下任何汗马功劳,只会写写文书,动动嘴皮子,没参加战斗,功劳却在我等之上,这令人想不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