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布衣到反秦英雄(6)

楚怀王最后决定,西入关中的作战任务,交给刘邦,项羽则被安排去执行第二个作战计划:解巨鹿城之围。救援巨鹿的援军总指挥是上将军宋义,项羽为次将军。

在很多人看来,刘邦经略关中,胜算非常小,他的兵力只有几千人,这么一支弱小的军队,要千里跃进奔袭秦都,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呢?但刘邦并没有气馁,他沿途收集了陈胜、项梁的残兵败将,补充兵力。即便如此,他所拥有的全部兵力,仍不足一万人。但这支不起眼的军队,却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向秦国都城咸阳进军。

所幸的是,秦军最精锐的部队都被调往巨鹿前线,在刘邦西进的同时,宋义与项羽率军增援巨鹿。宋义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消极避战,为叔父报仇心切的项羽果断发动兵变,杀死宋义,自任上将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冲锋陷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大败秦军于巨鹿城下,此役成为反秦战争之转折点,加速了秦帝国的覆灭。巨鹿之战也成为项羽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一战奠定其军事霸主的地位。

项羽对秦军的牵制,使刘邦得以顺利西进。在西进途中,刘邦的队伍不断壮大,彭越指挥一支千人部队前来投奔,他是一名非常骁勇的将领。紧接着,刘邦得到一位重要的谋士郦食其。与郦食其初次见面时,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其洗脚,表现得相当傲慢。郦食其不客气地批评道:“足下欲诛无道之秦,不可踞见长者。”刘邦有个优点,就是知错能改,当即向郦食其道歉并尊为上宾。这一明智之举,让他受益匪浅。郦食其属于战国时代纵横家那样的人物,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陈留的秦国官员,使刘邦不战而得到这个战略要冲之地,并补给了大量的粮草。同时,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率四千人的部队前来投奔,西征军的力量愈加强大。

刘邦的策略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绕道,其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确保军队可以长驱直入,最后占领咸阳。要达成这个战略,除了歼灭秦军的有生力量外,最重要是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一路上战事不断,西征军在围攻开封、洛阳等大城市时,遇到秦军顽强的抵抗,刘邦都没有采取强攻的战术,而是将这些城市抛在身后,继续挺进。当然,西征军也取得一些重大胜利,先是在曲遇重创秦军,秦军将领杨熊被怒气冲冲的秦二世下令处决,之后又攻克颖川,紧接着又在南阳郡犨县大败秦军,残余的秦军退守宛城。

刘邦打算重施故伎,绕过宛城,继续西行。谋士张良警告他,从宛城西进,地形越加险峻难攻,且秦军的力量仍然很强大,如果放弃宛城,有可能遭到秦军的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刘邦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颇具军事天才,他马上意识到张良的警告是对的,立即调整战略部署,重新发动对宛城的进攻。

自宛城向西,就进入战国时代秦国的地界。与东部不同,这里并没有大规模的叛乱,但是百姓对秦的苛政深恶痛绝。刘邦采取了一个极为明智的策略:攻心为上。政治攻略比军事攻略更重要。他宣布只要投降,秦国境内的郡县官员可以留任,禁止士兵掳掠当地的百姓。这一决定对他胜利进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宛城投降了,南阳郡长官仍然官居原职。这个消息传开后,附近的秦城纷纷投诚。这些城池的守军也被刘邦纳入西征军的编制之中,西征军的人数从出发时的不足一万人,已经扩大到了数万人之多,且兵不血刃,一路挺进到距离秦都咸阳不远的武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