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公元181 234年),字孔明,三国蜀汉郡阳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他早年潜心兵法,留心世事,谙练天文地理,把握政治、经济。可以说是个人内向实践,或叫做个人修炼成功的典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略。此时的诸葛亮才只有二十六七岁,就已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了。
后来,刘备就依此策略,经过十多年奋斗,终成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在奋斗中,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妙算华容、三气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应是对人自身的发现。而不是宇宙探险或别的。在人自身内部,潜藏着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贵财富,可是现在有那么多人看不见它。 尼·布勒马
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及木牛流马等策略,真是家喻户晓,千古流传。刘禅继位后,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周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可以说,诸葛亮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人物之一。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自我修炼情况大家比较了解。他上湖南第一中学时,只读了半年书就决定退学,走上了自学之路。风雨无阻,没有一天不到图书馆去进行自修。正如他说:“我学习中最有收获的时期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后来他考入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从青少年开始,坚持进行冷水浴,用刚打上来的很冷的井水进行冲浴;坚持风雨浴,愈是有风雨的时候,他愈要从容地在风雨中行走,还坚持长期露宿等。这对常人来说是何等艰苦的事,而对他来说,却是主动愉悦的磨炼。毛泽东刻苦攻读文、史、哲方面书籍,后来读马列著作,而且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他注重社会活动,主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组建“新民学会”、办工人夜校、组织赴法留学等,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他最主要的修炼是志向,他在居室墙上挂着一幅地图,出门时,总是看一会儿地图再走。他就这样不断地激发自己,胸怀天下,心地高远。这使他明确“为己,为国人,为世界人而学”,“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符合此理想。”理想还使他后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学习,终生学习。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一个师范中专生、小学教员,没上过一天大学,没进过一天军校,却能统帅三军,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大书法家。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排行榜麦克·哈特普.《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修订版.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中排名第20位,排在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之前。
可见,外向实践和内向实践是统一的,它们是在互动中达到新的平衡,并不断地发展的。
人们逐渐认识和把握了人的内向实践的原则和规律,就可以主动地、超越现实地进行内向实践。
当今社会,人的内向实践,已由过去被动的自发状态逐渐转变为自觉状态。
人的主动的内向实践、自觉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
各大媒体多次报道,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晚上上各类补习学校的情况非常红火。一些领导干部要再学习,老板经理要再学习,刚工作的青年要再学习,一些拉家带口的父母们也来学习,工人技术人员要学习,老农民们也要学习,白天忙了一天了,晚上凑合吃一口,甚至饿着肚子学习。越来越多的人有目标、有计划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发掘自己,更新自己。人们逐渐看清,人只有学会自我开发、自我超越的内向实践,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工作,才能更好地发展事业、富强国家、创造世界。
人们的自我开发每前进一小步,就会推动环境进展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