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特·欧西奈——红牌罚出的经理人(2)

这些中小企业的投资价值在于,它们都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比那些指标股拥有更多的获利机会。此外,没有多少职业炒家会对此类股票感兴趣。这其中的原因是,这些被业界称为小盘股的股票,投资风险很高。因为此类股票的流通盘很小,大部分股票都是控制在少数机构投资者的手中(保险公司、银行等),或是由家族企业成员控股。因此,这些股票的交易通常都很难兑现,一家基金靠着区区几百万马克买入几千股根本不会对股价产生影响,也没有任何获利机会。

然而,对于欧西奈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获利机会了。与其他基金经理人有所不同,欧西奈恰恰是将他掌管的资金都投在一二十家小盘股上,并将这些股票的价格爆炒上去。他的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基金投资的理念,即分散投资理念。一般来说,投资100种不同股票,固然会降低风险度,但获利机会也随之减小。不过,小盘股股价下跌的风险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市场上的流通股并不多,那么结果就是只有这些股票被抛售和买入。如果,一个基金掌握足够多的资金,那么就完全可以再以买家形式接盘,将股价稳住,进行对敲拉抬。换句话说,这样就可以操纵市场。欧西奈的客户众多,因此他手上的资金非常雄厚,正好可以进行炒作。到了1990年代初,欧西奈掌管的SMH-I特殊基金市值涨了6倍,高达5亿多马克。然而,盛极必衰。欧西奈的投资策略终于遇到了困难。德国股市由牛转熊,小盘股更是率先跳水。一夜之间,欧西奈手中的股票都成了垃圾股,一时间无法脱手,因为根本没有买家接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遭遇挤兑,基金经理人暂时还能应付得过去。然而,在如此情形之下,投资者通常会为了安全起见,把手头的基金产品兑换成现金。这样,基金经理人就别无选择,只得割肉卖出股票,来应对客户的挤兑。欧西奈这下傻了眼,SMH银行领导层最后亲自处理了这一烂摊子,并与这位明星经理人分道扬镳。

1996年,欧西奈来到了一家瑞士银行尤利斯·拜尔银行。这一次,他不仅担任了这家银行德国分行基金业务部的主管,而且还成为分行工会的董事会成员。这样,他就可以不受总行控制,大权在握。起初,他的业绩也是非常骄人。他掌管的基金收益率高达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了当时DAX指标股和MDAX中小企业板块的平均收益率。与此同时,他网罗住了一大批客户群,为进入1997年开始的德国创业股新市场板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是法兰克福股市新市场板块的创立,满足了他多年的宿愿,也是他操盘坐庄一飞冲天的天赐良机。新市场板块的增长潜力比MDAX还要大,因为新市场板块的流通股数量有限,资金总量较少,适于庄家炒作。另外,在新板块开始初期,竞争对手也相对较少。欧西奈因此一度被誉为新市场的教父,他的辉煌业绩也使得他网罗到了更多的客户。他掌管的基金越做越大,从最初的几千万马克不断扩张,最后一度高达110亿马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