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三连任美联储主席(8)

在美国的历史上,有多任美联储主席都对白宫不“感冒”。事实上,历任美联储主席都不会向总统称臣,不然,他就会遭到来自国会以及来自华尔街金融大亨的指责。向白宫屈服,就意味着美联储丧失了宪法赋予它的独立性。里根执政时期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甚至拒绝到白宫与里根见面。格林斯潘也是如此。

除了在体制上相互制约以外,在对经济的追求上,政府与美联储的目标往往并不一致,政府追求的是本届任期内的效应,而美联储则偏重于长远发展利弊的考虑。同时,由于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政府考虑问题的着眼点,与市场考虑问题的着眼点,往往产生矛盾,而美联储显然更多地要听从市场。

格林斯潘总结美国历史上的美联储主席的经验,发现凡是在美联储主席任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不论是强硬地对抗,还是圆融地化解,都是能够在白宫及政府的压力之下,坚持美联储体系的独立性。当他出掌美联储帅印的时候,就不能不在考虑经济问题的同时,把政治因素也考虑进去,而目的却是为了在政治压力下更有效地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作为美联储主席,即使与本党总统共事,也不能与总统过于亲密,否则难免有被讥为“过于听命白宫”的嫌疑,使华尔街对自己敬而远之,关系疏远。这一点在格林斯潘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格林斯潘这个老共和党人,1983年担任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的时候,就曾很担心与共和党政府的密切关系,会削弱华尔街对他的信任。

按格林斯潘以前同事的话来说,由于他曾被共和党人执政的白宫任命为社会福利改革委员会的主席,所以他担心与共和党的密切关系会损害他与华尔街的关系。格林斯潘的一位助手回忆说:“格林斯潘不想被看做另外一个阿瑟·巴斯。”那位由尼克松任命的前美联储主席受到了不少人的指责,说他为了满足白宫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而造成了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

这个严重谢顶、皱纹深刻的老头和他的美联储是如此顽固地吸引着公众注意力,以至于任何善意或恶意的描述和揣测都只是在加深格林斯潘神话。试图揣测格林斯潘的内心是徒然的,可以肯定的是,格林斯潘似乎天生具有一种在华盛顿供职所必需的精明,他玩起政治游戏来非常老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