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甫——中国第一银行家(2)

郎念祖说:“当时,要办银行,陈光甫一点资本都没有。结果他抓住一个叫庄得之的,拿出十万银元资本,号称十万银元资本,其实也就七万银元资本,来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庄得之是个买办,因为出资最多,担当董事长,而陈光甫在庄得之的帮助下才勉强凑够了五千银元资本,出任总经理。一家小小银行,却充满了传奇。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在银行资金匮乏时拿出五千银元资本,无疑是雪中送炭。尤令人称奇的是,当时远在日本的孙中山,也托人带来一万银元资本。孙中山为何如此器重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原来,1905年,陈光甫留学美国期间,恰逢孙中山参加美国国际博览会,身为穷学生的陈光甫有着一腔的热血,捐了五美元支持中国革命。10年后,这位伟人以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年轻有为的陈光甫振兴民族实业。

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股东名单里,还可以看到诸多工商界巨子的名字:商务印书馆大股东夏仲芳、中国近代实业家徐静仁、糖业大王黄静泉……

1元起存,就是1元钱就可以开户,在金融界是个创举。陈光甫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当时的许多人嘲笑。在陈光甫之前,多数银行是不重视储蓄的,但陈光甫却巧妙地抓住了这个市场空白,不仅逐步发展储蓄业务,而且以“储蓄”两字为银行冠名。

据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邢建榕说:

有一次,陈光甫到底下一家银行视察,问一个经理:“你谈谈我们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怎么样服务社会,服务顾客的?怎么样做到更好一些?”这个经理说:“我们不论顾客办理业务的数额是多少,我们都热情接待。不管他是100元、1000元还是1元钱。这样才使我们的服务能够到位。”陈光甫说:“你只回答对了一半。”问他到底应该怎么做,他说:“他就是一分钱不办,只要他来到你这个银行里面,你就要热情接待,你就要为他服务好。”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创了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等一系列新的储蓄种类,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了无数个第一;还发行红色和素色两种礼券,方便老百姓在红白喜事时馈赠亲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