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1 有攻击性的“小冒险王”(2)

方法一: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父母们应该明白,爱动、好冒险是男孩的天性,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燃烧体内的睾丸素和促使大脑健康发展。因此,当你的宝贝儿子又在虐待他的玩具或“修理”家里的小件电器时,爸爸妈妈请不要束缚他,而是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的能力。

一位明智的妈妈是这样对待儿子的冒险行为的:

6岁的虎子忽然对电很感兴趣,有一天,他竟然拿着一根小铁丝要去试接线板的插孔,看有没有电。当然,这个可怕的行为及时被妈妈发现了。但是,聪明的妈妈并没有勒令儿子马上住手,而是快速地走到孩子身边,对他说:“宝贝,你在玩什么好玩的东西?来,妈妈给你找个东西,比小铁丝更好玩。”说着,妈妈带着孩子去另外一个房间找来了一只测电笔。

孩子用测电笔去接触接线板的插孔,测电笔的灯立刻亮了,而测电笔离开插孔时,灯又熄灭了。看着这种奇怪的现象,孩子拍着手一边跳一边喊:“妈妈,真好玩,真好玩!”

这时,妈妈才认真地对儿子说:“儿子,你手里拿的这个小玩具叫测电笔,它是用来检测电线、接线板是否有电的。实际上,它不是玩具,是人们用来防止触电的工具。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用小铁丝做这个游戏吗?”

孩子若有所思地摇摇头。

“因为电是很可怕的,它会通过小铁丝传到人的身体上,会把人电得很痛,有时甚至会把人电死呢。”

“那为什么用测电笔去触电人就不会死呢?”孩子歪着小脑袋问。

“儿子,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棒,妈妈问你,电线的外皮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塑料呀。”

“对呀,塑料能够包住电,所以电线中的电才不会跑出来。你看这个测电笔,手拿的这一端不就是塑料吗?所以,它才不会使人触电呀!”

孩子听了妈妈详细的解释,很满意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明白了,谢谢你。”

也许,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家长的做法都是勒令孩子住手,然后给孩子讲电的可怕性。但这位家长却没有这样做,这正是因为她了解男孩的心理。

成长中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尤其是男孩又有很强的冒险心理,虽然这次他“试电”的行为没有得逞,但他会在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再次进行他的冒险试验,这样的结果往往会更可怕。而上面事例中的家长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让孩子通过亲手做试验了解了电的可怕性,这样,孩子不但不会再做用铁丝试电的事情,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电表现出谨慎。

方法二:正确对待男孩的固执

一个3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游戏。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摆出了妈妈不让他玩,他就不回家的架势。

事实上,越是不现实的事情,男孩越想去尝试,这正是他们体内的睾丸素在起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这时,家长就应该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心态。

事例中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妈妈看到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式,便陪孩子在城堡下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会儿,一个7岁的小姑娘玩累了,来小男孩所坐的这个椅子上休息。当小男孩的妈妈把小男孩也想去城堡上玩的想法告诉这个小姑娘时,这个小姑娘马上对小男孩说:“不可以的,你太小,上面的游戏有点危险,我小时候妈妈就没让我玩。还有,上面几乎都是我这样大的孩子,他们不会跟你玩的。”说完,小女孩又跑去玩了。小男孩似乎相信了小姑娘的话,便主动要求妈妈带他回家了。

在孩子接受自己不能去城堡玩这个事实的过程中,妈妈没有说太多的话,而是借助别的孩子的口,说出了她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更迅速地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当孩子固执地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妨借助他的同伴的口,说出你想说的话。

方法三:教男孩学会自律

邻居家的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小刚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虽然没有把小妹妹打疼,但却把她吓了一跳,小刚因此哈哈大笑。小妹妹走后,爸爸针对小刚的这种不礼貌行为,狠狠地教训了他一番。

事实上,男孩都有很强的进攻性,他们的这种进攻心理,有时是因为好玩、有时则是因为愤怒。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孩子出现无理进攻的倾向时,家长都应该及时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给他们讲一些好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才是正确的。

另外,家长还可以把这些电视片、故事上升到价值观、道德观的高度,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让孩子用这些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读书导航